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2.17
【字 号】常政发〔2021〕138号
【施行日期】2021.12.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全民健身计划【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17日
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更好满足人民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苏政发〔2021〕80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全面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为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推进“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再出发贡献更多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达到更高水平,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深化运动健康城市建设,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进一步融入城市文化,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
  ——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得到新改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身体素养显著提升。
  ——全民健身设施供给达到新水平。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日益完善,新建改扩建35个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街道(镇)基本全覆盖,新建更新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800个。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1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平方米。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达100%。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现新提升。全民健身科学指导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不断升级。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6名,“运动健康大讲堂”社区覆盖率达50%,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加快建设,形成以体育医院为中心,基层运动健康指导门诊为基础的“一中心多站点”布局。体育社会组织服务效能不断增强,全市5A级体育社团达到8家以上,4A级达到30家,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加快培育发展。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全民健身活动展现新面貌。创新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运动龙城大联赛”品牌美誉度、参与度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培育2-3项全民健身网络品牌赛事。打造常州市社区运动会。
  ——体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总规模达到650亿元左右,体育服务业比重达70%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达到3800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跻身长三角体育产业发达城市之列。
  二、主要任务
  (三)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增加要素供给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完善体育设施五级网络,优化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围绕高铁新城、老城厢复兴和“两湖”创新区发展思路,加快高铁新城赛事中心、溧阳全民健身中心、金坛全民健身中心、武进(西太湖)体育中心和薛家、遥观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聚焦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笼式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将体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健全管护制度,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国家新建居民区和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加强室外健身器材信息化管理,融入全省一体化平台。强化基层综合文化服
务中心的体育服务功能。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器材智慧化升级,实现二代室外健身器材配建镇(街道)全覆盖,改造提升遥观宋剑湖环湖健身步道等设施。扎实推进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加快足球训练基地建设。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推进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合理规划体育与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公共设施共享联动的复合型设施建设,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全民共享水平。(责任部门: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体育局等)(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为每项任务责任部门,以下不再列出)
  (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
  广泛开展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月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塑造“运动龙城大联赛”品牌,不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
服务力度,以众需求为导向确定购买赛事项目数量,举办年度盛典,评选优秀赛事项目。培育“一镇(街道)一品”“一村(社区)一品”赛事活动。举办全民健身网络赛事及线上推广活动,开拓全民健身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积极组织参加江苏省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办赛主体自主设计线上赛事活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常州社区运动会”,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赛事在提高市民素养、促进邻里交往、增强社区认同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广众性冰雪运动、民间民俗体育等运动项目。加快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广、国际影响力大的重大体育赛事,全力办好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全国女排联赛等重大品牌赛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本土原创品牌赛事,提升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发现常州定向赛、中国网球巡回赛等赛事品质。积极参与长三角体育节等活动,主动融入长三角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级机关工委、常州日报社、常州广播电视台、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
  (五)提升健身服务供给能力,加强科学指导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打造“运动健康大讲堂”品牌,定期开设“运动促进健康”主题健身讲座。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宣传,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公益健身讲座培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广泛开展送科学健身下基层服务。鼓励体育明星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科普活动。修订完善《常州市业余运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搭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平台,推广运动处方师培训。以示范、培训、宣传为抓手,开设线上公益课程,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服务。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动每名青少年学生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提升青少年身体素养。(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常州日报社、常州广播电视台、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