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表述的常见
问题分析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但作为课题研究,还必须设计好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主要表述形式是研究报告和论文,除此以外,还有专著、典型教学设计、手册等。研究者在进行课题设计论证时,就应设计好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如此,从课题研究一开始,便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搜集、积累、整理资料,构思论文和报告的框架,以利于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的顺利呈现,也便于课题管理部门据此进行鉴定、验收和评价。
从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鉴定评价实践看,在其主要表述形式之一的研究报告方面,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不明确
研究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价值是什么,本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明确。所选课题是要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例如,是要解决当前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是要提出什么理论观点、理性思考,或探索教育理论问题。前者主要是凸现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后者主要突出的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作为研究者,从一开始确定了研究方向,准备做某一课题研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为之,价值何在”。是突出理论价值,还是突出实践价值。这一定要清楚明确。而就这个问题,在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不明确,甚至没有提出,就反映研究者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意义认识不够,也反映其论证技巧欠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专家对该课题选题的意义、价值的鉴定和判断。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不清晰
研究目标是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要达到的最直接的目的。研究内容是为达到研究目标,要解决的具体的问题。因为,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为此,要明确界定研究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并以高度概括性的文字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要将整个研究的框架搭起来,使课题研究既有宏观上的调控,又有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内容。尤其是比较大一点的研究课题,对研究问题的分解至关重要。一定要分解到具体、明确、清晰、可操作。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于分解的课题研究内容的每一部分(某一个专题、子课题)要梳理清楚,要清晰、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分解明确,有层次,相互之间有联系。唯有此,研究者才可以依据这种研究问题的分解,或者说是子课题的确定,在课题的实际操作和实施中,做到有的放矢。但在实际的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许多课题研究报告在这方面论述的不严谨,不系统,不仅让人看了感到模糊不清,层次不明,而且研究内容(子课题)逻辑混乱,体现不出其内在关系。致使本课题研究的实际结果相对于研究目标,或者做大了,超出了原来的设计范围,显得空而缺乏深度;或者做小了,显得缺乏广度,使课题研究不完整。最终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不匹配
古云:“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做课题研究亦然。课题研究一定要有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来支撑和支持。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确定主要依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很多,例如,有思辨的研究方法,包括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具体概括、想象假设等;有实证的研究方法,包括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比较法、文献查阅法、观察法等等;作为课题研究,选择某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这些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生成、获取相关的研究资料和信息。一般来说,做课题研究既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也可多种研究方法并用。但在课题鉴定中发现,许多研究报告在这方面的论述显得很不系统。首先,是某一课题研究选择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内容不匹配,不适当,不切合,其研究资料和信息不是由某种研究方法而获取、生成;其次,是只简单地罗列出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而不能将选择该课题研究方法的初衷、出发点或者原因进行适当的阐述,更不能论述清楚运用该研究方法的独到之处;再次,是对于研究范围大、研究内容多的课题,不能将所运用的各种研究方法构建起一个方法论体系来,致使研究方法的论述与研究内容不一致,因此不能使研究报告的论述做到浑然一体。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课题研究效果混淆不清
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研究报告的论述中,经常看到研究者对二者论述不清楚,甚至混淆不明。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者欠缺论证水平和技巧,另
一方面也反映了研究者对二者认识模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为此,一定要弄清二者的不同和联系。
首先,二者概念不同。课题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达到的研究目标,是经验证的科学假设,是探索的规律。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科学假设的前提下,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测定因变量,认识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获得了对教育现象规律性的认识,即获得了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效果是指进行的课题研究或实验的时候,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操纵自变量变化时,其因变量朝着研究者预期的方向发生变化,教育问题得到解决,教育质量获得提高,教育事业获得发展,即获得了课题研究效果。
其次,是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题研究成果是研究目标达到的反映,是成功的课题研究结果的表现;课题研究效果是自变量变化操作引起的结果。2.课题研究成果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反映,是研究者探索的教育理论认识,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原理、原则、方法、内容、技术、途径,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措施与操作程序等;课题研究效果是因变量符合研究者希望的变化,是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水平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3.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要用课题研究效果来验证。研究课题探索的原理、内容、方法、措施等科学与否,要看其在研究实施中它们是否产生了好的效果。
课题研究报告在成果表述中要弄清楚二者,就必须在课题设计中注意
区分二者,注意预期研究成果的科学设计和对研究效果准确、全面测定的设计。研究效果是通过不同的因变量来反映的,课题设计时要全面界定反映研究效果的诸因变量,并确定测定内容、测定项目、指标与标准和测定的方式与时间等。
五、研究结论与材料的不统一
科研报告的主于是论据。论据是否可信和具有说服力,取决于所收集的资料。详尽地占有资料是科研报告写作前的一项实实在在、又极其重要的工作。而作为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形式的研究报告中结论的得出与材料的统一性至关重要。在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课题资料罗列一大堆,而研究结论与课题资料没有内在联系,研究结论无所依据,空口无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该问题责任在研究者:一方面在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时缺少技巧,面对现成材料分析不出应有结果和结论;一方面是研究未能深入,只死拉硬扯地罗列资料,滥竽充数。前者较为严重。
为此,一要在选择材料时注意:
1.材料的适用性。即根据确定的论题中心选择材料,用与不用,都须围绕论题取舍。凡能有力说明、突出、烘托论题者即用,否则,舍弃。这是选材的基本原则。
2.材料的全面性。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也应持此态度。在资
料取舍中,我们应全面分析问题的诸方面。如果所选材料不全面,缺少某一方面的材料,论述就可能不全面,不圆满,甚至会出现偏颇、漏洞,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