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书笔记
阿q正传读书笔记范⽂(精选9篇)
当认真看完⼀本名著后,相信⼤家的视野⼀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篇⾛⼼的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头绪吧,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阿q正传读书笔记范⽂(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阿q正传读书笔记1
《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中。《阿Q正传》是⼀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他⼀⽆所有,只靠打⼯度⽇。尽管
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精神胜利法”来⾃我安慰,⾃欺欺⼈,浑浑噩噩,苟且偷⽣。被别⼈打时,他⾃我安慰说:“是⼉⼦打⽼⼦。”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
阿Q是悲哀的。他并不懒惰,他是靠⾃⼰的劳动获得⾷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的⼼中永远是卑贱、微不⾜道的。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精神胜利法”似乎依然可⾏。⼀个胆⼩的⼈受到别⼈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中⼀定是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的坏话,将那⼈骂得体⽆完肤了。⼀位机关⼲部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中⼀定想:“总有⼀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会栽到我⼿⾥……”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传⾄今。⼀个孩⼦看到⽗亲吸烟,⽽⾃⼰却受到了⽗亲的管制不准吸烟,便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可笑却⼜顽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中……
阿q正传读书笔记2
鲁迅,是中国现代⽂学的奠基⼈,“他不但是伟⼤的⽂学家,⽽且是伟⼤的思想家和伟⼤的⾰命家”。他于1881年9⽉25⽇⽣于浙江绍兴⼀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篇⽩话⼩说《狂⼈⽇记》时才开始⽤的。
鲁迅的⼩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鲁迅的⼩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不仅在中国⽂学史上是前所未
有的,在世界⽂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阿Q正传》是鲁迅⼩说中最著名的⼀篇,也是中国现代⽂学中最重要的杰作。它写于1921年,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镌》,后收⼊《呐喊》。
《阿Q正传》以⾟亥⾰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且着眼于⾟亥⾰命这样⼀个重⼤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亥⾰命时期农村⽣活的⼀⾯镜⼦,是旧中国劳动⼈民的奴⾪⽣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阿Q,上⽆⽚⽡,下⽆⼨⼟,孤苦伶仃地寄住在⼟⾕祠⾥,只靠给⼈家打短⼯来维持⽣计。在他⾝上,最显著的特点
是“精神胜利法”:⾃⽢屈辱,⾃⽢轻贱,⽽⼜⾃我解嘲,⾃我陶醉。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
当时的统治者⾯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称“天朝”,沉醉在“东⽅的精神⽂明”的安慰中,⿎吹中国⽂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民的⽣活⽔平蒸蒸⽇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术、游⼿好闲,整天怨
天尤⼈,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既可悲⼜可怜。
阿q正传读书笔记3
《阿Q正传》是著名作家鲁迅先⽣写的,其中插图更是好玩,插图由丰⼦恺绘,《阿Q正传》的主⼈公是阿Q,他的原名阿Quei。
阿Q及可悲、可怜、看不起⼈等特点融于他⼀⾝。他好玩:当别⼈打他时,别⼈捏着他的黄辫⼦往墙上撞,虽然在形式上输了,但他⼼⾥想的却是“⼉⼦打⽼⼦,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就得意地⾛了,第⼆天打他的⼈知道了他说⼉⼦打⽼⼦,⼜去他算帐说:“不是⼉⼦打⽼⼦,是⼈打家禽”,⼜打了⼀阵⼦,阿Q⼜说:“我是⾘⾍,别打了,我是⾘⾍!”“是⾘⾍也不⾏!”他可怜:他被误认为是盗贼被杀了时我觉得他很可怜。他看不起王胡,但他出来的虱⼦没有王胡多,咬起来没有王胡的响,就不服⽓,要跟他打架,打⼜打不过他。
这篇⼩说反应当时社会的⼈太愚昧⽆知,没有觉醒,不能起来⾰命。
阿q正传读书笔记4
鲁迅先⽣是我国著名的⽂学家,思想家,他有很多的经典著作,⾄今都⼴为流传。这个星期,我阅读了他的经典作品《阿Q正传》。
鲁迅先⽣笔下的阿Q是旧社会产⽣的堕落的中国⼈的典型,这本书向我们展⽰了⾟亥⾰命前后⼀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畸形的中国⼈的真⾯貌。
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它是阿Q在⽣活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挫折后发明出来的。这种⽅法说的好听⼀点叫做“精神胜利法”,其实只是在遇到困难时给⾃⼰的⼼理⼀个安慰,觉得⾃⼰占了便宜,其实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逃避,并不能使⼀个⼈变得更好。
在⽂章中,阿Q被闲⼈打了之后,想“我总算被⼉⼦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就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但这只是阿Q在⾃我⿇痹,⾃欺欺⼈,最终只能导致他永远⽣活在⾃⼰的世界,并且越陷越深,这是⼀个⼈⾃暴⾃弃的表现。所以说,这个“精神胜利法”表达了鲁迅先⽣对当时社会的现状的⼀种讽刺。
但是,在⽣活中,我们也时常能够听到“阿Q精神”这个词,其实它更多的是指⼀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敢于和命运作⽃争。就⽐如说马云,在他年轻的时候,甚⾄不到⼀份⼯作,连酒店都不肯让他去当保安,但他却在那时⽴下了⾃⼰的志向——要改变全世界。在当时,肯定会有许多⼈暗⾃嘲笑他,觉得他很傻,然⽽,每当他⼀次次遇到困难,挫折时,他⾸先想到的不是放弃,⽽总是⽤“阿Q精神”勉励⾃⼰,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终有⼀天⼀定会成功。终于,他凭靠着不屈的意志,以及不懈的努⼒,完成了在所有⼈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壮举,改变了⼈类的⽣活,成为了全世界⼈⼈皆知的⼤⼈物。
阿Q⾝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是他的⾝上也有⼀种正⾯的精神,虽然他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可以说是⼀⽆所有,甚⾄还被⾝边的⼈嘲笑,然⽽,他依旧活的昂起他的头,活的意⽓风发,我觉得这就是“阿Q精神”的⼒量。在这⼀点,我们应该向阿Q学习,做⼀个不轻易被命运所击倒的⼈。
阿q正传读书笔记5
看了鲁迅先⽣所写的《阿Q正传》,发现他笔下所写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的堕落的中国⼈典型,鲁迅先⽣运⽤⼤量带有讽刺意味的⼿法写出国⼈病态的社会和⼈性的善良与丑恶。鲁迅先⽣为何会写这篇⽂章呢?我想了很久,他不只是为了想宣泄对⼈性弱点的'看法,同时更要警醒⼈们反抗旧制度的压迫与欺凌,争取⼀个⾃由民主的新⽣活!
从这篇⽂章⾥⾯,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权以及觉得⾃⼰永远是对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想法,看后不禁暗暗感慨他那种超凡的“良好”⼼态。“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去解决问题,只能转⾝就跑。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 说到阿Q被践踏的⼈权,是因为阿Q的社会地位⾮常低,他只能靠卖苦⼒才能⽣活,⽂章中写给⼈家作短⼯,割麦,舂⽶,撑船什么的,但阿Q连基本的⼈⽣权利也没有,没有属于⾃⼰的⼟地,连⼀间栖⾝的房屋也没有,只好长年在⼟榖祠⾥⾯落脚,还必须强迫接受有钱⼈的欺负及村⾥⼈们的戏弄、
侮辱,这现象让我感到⾮常的⽆奈和⽓愤!阿Q⽣活在⿊暗的旧中国,⽣活在⼈吃⼈的社会中,是多么不幸啊!但是他不敢勇敢地反抗那些欺压他的⼈,不敢为⾃⼰的尊严和⾃由放⼿⼀搏,⼜是多么令⼈⽓愤!这正如鲁迅先⽣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现实社会中有⼈想完全靠着精神胜利法来存活,我想这将是⾮常困难的⼀件事吧!因为不可能有领导愿意⽤这样的员⼯,先不说⼯作,就说作为⼀名学⽣,若在学习中有这种⼼态,估计在同学中是不可能站住脚的。举例说明,考试失⼿的同学,有的会及时总结问题,并适度采⽤精神胜利法⿎励⾃⼰,⼒争下次考好成绩;也有的同学完全依靠精神胜利法来⿇痹欺骗⾃⼰,觉得⽆所谓,也就这样⼦啦,那其结果肯定会越考越遭。正如⽂中的阿Q⼀样,为了减轻外⼒带来的欺压和凌辱,采⽤了⾃欺欺⼈的⽅式来逃避现实,选择以⾃负来安慰⾃⼰,于是越陷越深,使得阿Q活在了⾃⼰的世界,很难真正了解除了他⾃⼰幻想的那个世界外的另⼀个⼈际交往复杂甚⾄说是危险重重的⼤世界。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信⼼的弱者的⼈⽣哲学吧,⾃⼰明明已处于劣势,但⼜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能⽤精神胜利法来取得⼼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种⾃我⿇醉的⽅法罢了,它并不会真的使⾃⼰变得更好更强,不过是⼀个⼈⾃暴⾃弃的表现。
但有时,每个⼈⼜不得不使⽤阿Q这种精神胜利法来帮助调节⾃⼰的⼼态,就正如我们现在的社会,⼈⼈都在为⽣活学习⽽忙忙碌碌,巨⼤的压⼒侵蚀着我们每⼀个⼈,没有本领,没有⼿艺,没有知识就不能在这社会上⽣存。适者⽣存,不适者淘汰,弱⾁强⾷的现象极为严重。现在的⼈们,有时也正
需要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遇到挫折时,能⾃我安慰,⾃我振作。社会上⼀些⼈就因不能进⾏⾃我精神的解放,从⽽选择了⾃杀来结束那短暂的⽣命。这样的⼈是⽣活的弱者,不敢勇敢地⾯对⾃
⼰,被社会淘汰了。或许过多的使⽤阿Q精神胜利法会让⾃⼰变得越来越封闭,但适时学会阿Q的那种精神,是会让⼈们更好的适应⽣活,适应环境,适应整个社会的。
在看过这篇⽂章后,不禁暗暗佩服鲁迅先⽣⾼超的写作艺术和⼿中那杆神奇的笔,他既准确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们的腐败与堕落,同时⼜⽣动地描写了底层的劳动⼈民因没钱⽽被有钱⼈欺辱耍弄的⽆助,既告诫每个⼈应勇敢地去⾯对⽣活和社会中的难题,靠⾃⼰能⼒在社会上⽣存,同时⼜警醒烦躁不安时的⼈要学会合理地调节⾃⼰。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阿q正传读书笔记6
平衡的现象很常见,平衡的图画、平衡的⽂字、平衡的建筑……天平是平衡的,世界唯有平衡才能稳定,平衡是不可缺少的。事物需要平衡,⼼理也需要平衡,看见的东西需要平衡,看不见的更缺不了平衡。可是,这种平衡⼀旦被扭曲,就不再是原先的平衡了。
我看过鲁迅先⽣的“阿Q正传”,虽只是粗略地看了⼀遍,对主⼈公阿Q却留有很深的印象。阿Q的“⼀精⼀神胜利法”,可说是⽆⼈不知,⽆⼈不晓。这种阿Q⼀精⼀神就是⼀种⼼理平衡的扭曲形态。
阿Q经常到处惹⿇烦,总被别⼈打,但他并不悲痛沮丧,并没有感受到失败的痛苦。被打之后,总是笑着说:“⼉⼦打⽼⼦。”然后很快地将这件事忘记。⼀般来说,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到酒店去喝⼏⼝酒,下次还不改,仍是被打。有⼀次他⼜招惹上了⼀个⼈,那⼈叫王胡,王胡打了他之后说:“这不是⼉⼦是打⽼⼦,是⼈打畜牲。”阿Q连连答应,可是王胡⼀⾛,他⼜说⼉⼦打⽼⼦了。这种⼀精⼀神胜利法倒也好处不少,整天笑⼝常开。可是他的处理⽅法不对,不应当将事忘记,⽽是应当记住,不去再做类似的事了,这样,偶尔⽤⽤这种⽅法,也其乐⽆穷。
阿Q被⽐他厉害的⼈打过之后,不服⽓。这时候,若过来的⽐他弱⼩的⼈,那就倒霉了,那个⼈就要被阿Q好好欺负⼀番了。那次被那个假洋⿁⼦打了⼀下,不快活。正好⼀个⼩尼姑过来了,阿Q就将她打了⼀顿解⽓。那个⼩尼姑⽓愤地跑了,骂他,他反倒哈哈⼤笑。这样阿Q就获得了⼼理上的平衡,尝到了胜利的喜悦。
像阿Q这样的⼈,此刻也有,异常是欺负弱者这⼀⾏为,在学⽣中是常见的。可是,阿Q这样与那时候的背景有很⼤的关系,是时代创造了阿Q,是时代造就了“⼀精⼀神胜利法”,是时代扭曲了⼈的⼼理。
鲁迅的这本书,真实的反应了那个时代⼈民的⽣活,阿Q的杯具想必是千千万万⼈的结局吧。难怪鲁迅先⽣要“弃医学⽂”来矫正国⼈“扭曲的平衡”。
阿q正传读书笔记7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呐喊》这本书,全书15篇⼩说中记忆最深刻得⼀篇⼩说是《阿Q正传》。
《阿Q正传》主要讲了阿Q由于⾃⾝的缺点与⽣活并不宽裕,经常被别⼈欺负。他吃了亏后并不难过,⾃⾔⾃语来安慰⾃我“我总算被⼉⼦打了,此刻的世界真不像样……”经⾃我⼀安慰,阿Q就像赢家⼀样⾼兴地⾛了,继续过他那欢乐的⽣活去了……⽣活中,⼈总有⼒所不能及的时候,总有⽆奈的时候,关键是有没有乐观地应对⽆奈和及时安慰⾃我,这就是阿Q⼀精⼀神所提倡的。不要为⽆法改变的⽆奈⽽难受持久,否则会误了今后成功的喜悦。相信⼤家⼩时候都听过《伊索寓⾔》中的《狐狸吃葡萄》这个故事,⼤家都笑话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有多少⼈能哈哈⼀笑后反思狐狸这种乐观的⼼态?如果它不是这样安慰⾃我,⾮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天⼈们会在葡萄园外会看到⼀只⼒竭⽽亡的狐狸的。
就说我吧,别看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的、⽔⾥游得能吃都吃,却因为过敏体质⽽对⽺⾁敬⽽远之。每当与别⼈⼀齐去吃⽕锅时,看别⼈把⽺⾁串吃的吧嗒吧嗒响时,我眼巴巴看着别⼈⼿中的⽺⾁串,⼼⾥很羡慕,⼝⽔都要滴到碗⾥了,那⽆奈感觉就像强⼤的狮⼦被蚊⼦叮死了⼀样。看完这本书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也会⽤阿Q⼀精⼀神安慰⾃
我:“⽺⾁串有什么好吃的?还吃上⽕,⽩送我也不要。”让我们不妨学学阿Q,以乐观的⼼态去应对⽣
活中的⽆奈,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阿q正传读书笔记8
像我这种⽂化⽔平不⾼的⼈,看过⼀本书之后还要写读后感,感觉好奇怪,⼀定会有好多⼈笑,这我知道。从⽂字上就可以看出我所知道并会运⽤的词语真是廖廖⽆⼏,不过也没有什么丢脸的,勇⽓可嘉。
《阿Q正传》,如果没有导读,看完了这本书,我只会觉得阿Q这个⼈好让⼈看不起,失败都不敢承认,⾃⼰欺骗⾃⼰,真是⼀个既卑微⼜渺⼩的⼈物,这种⼈有什么可写的?还会因为他⽽使这部短篇成为鲁迅先⽣的代表作,怪异。由此可见,我的⼤脑还真是有够平滑的,只看到表⾯的东西,怪不得⼀天到晚能吃能睡的,原来是因为想法太过简单。
通过导读的帮忙理解,我才知道,鲁迅不愧是鲁迅啊!像连环画似的⼀部作品居然有这么深层的含义,批判的是中国⼈的这种阿Q⼼态,不得不承认,每个⼈⾝上多多少少都有着阿Q的影⼦。这部作品不只是⼀种揭⽰,更重要的是⼀种提醒,鲁迅先⽣适时的给中国⼈打了预防针,消除阿Q⼼态,让阿Q的形象仅仅是回忆中的典型。
阿q正传读书笔记9
阿Q的⼀⽣是悲惨的。他永远是被⼈欺负的对象,可是让⼈忍俊不禁的是他总是“胜利”。阿Q是给别⼈做短⼯的,地位不⾼,⽽且总是惹到那些闲⼈,⾃然就少不了⼀顿打。那些⼈揪住他的⾐领,在墙上磕上⼏个响头,不到⼗秒,阿Q⾃⼰反倒这样想:“现在的世道,还有⼉⼦打⽼⼦的……”然后便乐呵呵地⾛了。这就是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他穷得娶不上⽼婆,却⾃吹“我的⼉⼦会阔得多啦”,这⽆疑是狂妄⾃⼤、⾃欺欺⼈。阿Q的得意之态、愚蠢愚昧在“精神胜利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丑,⽐不过了还⽣⽓,这充分说明了阿Q的⽣活⽆聊到了极点。从被⼈欺负后的反抗到怒⽬⽽视到⾃轻⾃贱,阿Q已经⿇⽊了,这⽆不使⼈感到可悲与可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