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三种姿势》优教教案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读书的三种姿势》:课文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读者作为思考者的主体在场的不同姿态:休闲、静思、批判。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一一,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这种姿势地读,是互动式的,也是批判式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2.感知并理解作者说谈读书的三种象征性造型。
3.在感悟中体验,理解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说的“站起来”读书的方法。
2.学习层层深入,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感悟论证方法的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在检查预习中导入课文的学习。教师请若干同学说出预习时画出的关键语句,并说出其为什么是“关键”的理由。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意或不同意都应说出自己的理由。
遇上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应当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语境。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供同学们参考。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述或复述三种姿势及特点。明确:第一种是躺着读。没有固定的目的,博览书。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不能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反复钻研,甚至背诵。缺陷是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思路是被动的。第三种是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站起来。问题要揪住不放——当仁不让,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对权威的质疑与批判。
3.研读课文,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可以围绕“《读书的三种姿势》中讲了哪几种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讲哪一种?作者怎样论证的?”这些问题展开。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在读书方法上加以指导。读书时间结束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拨:(1)消遣性地躺着读;(2)刻苦钻研坐着读;(3)批判性地站着读。主要是第3种。
在学生深入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读书的三种姿势》中的“站起来”读书不是一种姿势,而是读书的一种态度。前面说坐着读书时,这种读书方法还不是最好的。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但这样的书是不存在的。如孟
谈读书教案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该怎样读呢?要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这就是“站起来”读书。
4.赏读课文,比较探究。比较必须建立在对课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出本文的主旨,再和前面的文章进形比较。
(1)让学生先谈文章主旨,教师再明确:课文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读者作为思考着的主体在场的不同姿态:休闲、静思、批判。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这种姿势地读,是互动式的,也是批判式的。
(2)《读书的三种姿势》中的哪些观点在《孔孟论学习》中可以到相应的名言?学生自己总结后,教师明确:《读书的三种姿势》中相应观点和名言为:一是正襟危坐、刻苦钻研坐着读,相应为“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二是不要不加分析地全盘吸收,要主动地用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批判地读,敢于与权威对话,相应名言为“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读书诵诗》,与古人谋”;三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则与一、二两条都有关;四是文中所谈的躺、坐、站三种读书姿势都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韵味。
(3)《读书杂谈》与《读书的三种姿势》同样是谈读书,但在谈论的角度上有何不同?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明确:《读书杂谈》中鲁迅把读书分为两类:一是职业性的,一是爱好性的。这是从功能方面来分的。而《读书的三种姿势》从认真程度方面把读书分为三类:一类是消遣性的,一类是系统掌握的,一类是研究分析的。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的图片:孙绍振的图像、作品简介。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作者及作品简介,丰富学生知识。
2.课文中有关读书的三种姿势的资料。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真正领悟文章中作者所说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拓展学生知识面。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图像
2.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奉调至华侨大学工作。早年从事诗歌创作并有诗集出版,后卷入“朦胧诗”大辩论,以《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引起海内外热烈的反响。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和情感逻辑》《挑剔文坛》等。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幽默文学研究,并创作幽默散文,著有散文集《面对陌生人》《美女危险论》《灵魂的喜剧》《孙绍振幽默文集》(三卷)等。
3.相关资料:
卖书·读书·清谈
杨国儒
如今思想解放了,出版兴旺了,读书自由了,视野开阔了,二十几年间的变化如天渊之别。可面对每年相当于解放前五十年出版总和的十几万种新书,人们又开始犯愁了: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观书海而兴叹,知识就是财富;担忧者,为读书而读书,读死书。记得孙绍振的《读书的三种姿势》散文中谈到读书的三种类型:一是躺着读,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二是坐着读,以求知的态度认真钻研,全盘接收;三是站起来、俯视地读,主动地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孙先生概括得何等形象!可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站起来、俯视地读”。这种姿势的读,可以是互动式的,可以是批判式的,而我更喜欢清谈式的。读书清谈或清谈读书,它是一种境界,更是心灵升华的过程。清谈者,不看脸,没有压力,畅所欲言;清谈者,互动式,各抒己见,不照单全收;清谈者,出与浊,高与本,由繁杂提炼出简约。(选自《中山日报》2004年8月2日)
坐:在场姿态和生存寓言
谭学纯
孙绍振先生发表在香港《文汇报》上的《谈读书的三种姿势》(内地多家报刊转载,后收入作者近著《挑剔文坛》),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读者
作为思考着的主体在场的不同姿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坐,是一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唯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选自《光明日报》200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