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主题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从四岁起直至八十多岁,长达八十年之久的读书经历,以及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和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其中第2—8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童年时的读书经历,第9—10自然段主要讲作者的读书体会。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
本文中涉及大量读书方面的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选书的标准、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等,角度不同,内容丰富。通过自己大量的阅读经历证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全文像是一位长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读者伴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长,直到最后得出
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有三层次含义:“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预学,借助所积累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初步学习生字词。但对于一些难字、生字还是存在认读和识记的问题,如“浒”字放在书名《水浒传》中,学生不难读出,但是单独识记时,学生很容易将它读成“xǔ”。“煞”字的读音,学生平时接触少,在本文的“七十二地煞”里读“shà”,指凶神。另外,在书写上“舅”字笔顺容易出错,需要强化“臼”字的笔顺。
2.本课内容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初读过后能够大致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具体内容,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但是可能会出现缺漏信息或者提取不准确的情况。如,学生很容易到作者阅读《红楼梦》的时间是“十二三岁”,却容易忽略作者在“中年以后”仍然在读这本书;在阅读书目时,学生容易忽略《荡寇志》这本书,需关注“没有人物个性”这句话,从而获知《荡寇志》也是作者读过的书籍之一。
3.基于中年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梳理信息的方法,如“文中圈画”“分条梳理”“借助图表”等,但在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后,学生们还不一定能选用合适的方式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更难去体会每一种梳理方法的好处,这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挑战的。
4.学生普遍对于本单元“读书明智”这一主题很感兴趣,但对于如何总结作者的读书经验,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如何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如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谈读书教案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难点: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
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谈读书。(出示单元页)北宋诗人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告诉我们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读几遍,多次品味,你才能知道其中蕴涵的真正意义。在《古人谈读书》中春秋时期的孔子说要——“敏而好学”,谈到读书与治
学的态度;宋代的朱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读书具体的方法——“心到、眼到、口到”;清代的曾国藩又将其发展为——“有志、有识、有恒”读书的三境界。古人都在谈读书,今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哪些丰富和创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从她的《忆读书》中去寻答案吧!
2.谈到冰心,你对她有哪些了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