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的具体使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
对比喻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读书教案说课稿
课文复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阅读来自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的片段,思考:
1、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什么样的观点?
2、它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论证这个观点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回忆明确:
文章用“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提出“舍生取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接受,为下文议论正题作好铺垫。从而让我们大家提到了一个概念—比喻论证。那在我们学习过的文章里,有哪些文章因为使用了比喻论证而显得更加得精彩?比如说;
冰心的《谈生命》,迅速阅读这篇我们曾经学过的美文: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
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
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思考:
这篇文章作者都把生命比做什么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写出了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写出了生命的全部历程。
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得使行文更容易选切入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述,更有利于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由此,对学生进行一个概念性的导入:
什么是“比喻论证”的手法呢?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在比喻论证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做“喻词”(像、是、如等)。而确定喻体则显得尤为关键。那么,怎么确定喻体呢?我们要展开想象联想,准相似点的前提,选取日常事物做喻体,力求比喻要贴切自然。
“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在这里,对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进行了论述,也让学生对其概念及其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把握。
这个也算是老生常谈,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讲文章中所学的比喻论证的这种方法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真正做到“向课文学作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起到举一反三。那么,我们不得不谈,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在具体作文中如何运用?那么,我们以培根的《谈读书》为例,来探讨一下,在议论文当中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可以使说理在更为形象,更生动,更加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使读者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选择什么样的喻体将使读者拥有不同的阅读感受,使得文章具有不一样的说服能力。
那么,怎样运用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呢?
1、选择合理且富有表现力的喻体。
发挥丰富且合理的想象,寻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以《谈读书》为例,作者选择了“自然花草”为“天生才干”的喻体,是因为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均是自然且未经修饰与雕琢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点,就是选择喻体的依据,当然这是建立在充分且合理的想象基础上的。再比如:对于阅读“题材较次或者价值不高”的书,作者感觉是“水经蒸馏”,“味同嚼蜡”,从这里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在于“品尝”之后的无味感受,两者之间是具有相似的感觉的,因此,正确合理的喻体的选择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作者对于读书的理解,感同身受。
2、对比喻论证进行恰如其分地表述,使论证更加生动有力。
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种:比喻描绘、比喻说理、比喻评价。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描绘性,说理性,评价性的句子进行比喻论证的表述。而在《谈读书》中,比喻说理和比喻评价显得尤为突出。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句,就运用说理的方式给我们论述了“读书”之于“天生才干”的作用犹如“修剪”之于“自然花草”的作用,生动形象。再如:“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则运用了比喻评价对如何读书进行了较为生动地评价,使得整篇文章的说理既生动又富有说服力。
3、高超的比喻在于恰当地扣紧主题。
当然,如何使比喻论证更好发挥其作用,我们也可以尝试与其他的论证方法相结合,既可以着重在个别句子的使用上,又可以着眼于整篇文章的布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现在来进行相应的演练:请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力求将对“领悟”的理解进行生动形象地表述,且具有说服力,字数在200字左右。
我们可以选取个别学生作品进行赏析,看看“向课文学作文”真正学到什么没有?
之后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评价,指导并提出希望。之后,布置作业请以“信念”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要求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