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
《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写法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论证方式,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因此,教学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怡情、傅彩、文采藻饰、学究、诘难、寻章摘句、味同嚼蜡、滞碍、吹毛求疵”等词(短)语及文常知识。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语句,增强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精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和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读书观点,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端正、积极的读书态度,进行有策略的读书。
◆三进目标:
结合疫情,引导学生思考“唯有崇尚读书、尊重知识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进步”,让学生继续信仰知识的力量,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修身立德、志存高远,立志成才,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读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1.利用课后练习,给《谈读书》分层,以更快、更好的理解文章。
2.体会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
教学方法: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朗读、点拨相结合,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北宋理学家程颐曾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那英国的大哲学家、作家培根对读书又有何高论呢?今天,我们不妨读一读他写的《谈读书》。
谈读书教案
二、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吧)
PPT: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他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随笔:
PPT: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
三、预习检测:
1.下列选项中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怡情(yí)    统筹(chóu)  藻饰(zǎo)    吹毛求疵(zī)
B.傅彩(fù)    诘难(jí)    咀嚼(jǔjué)  豁然贯通(huò)
C.蒸馏(liú)  滞碍(zhì)  狡黠(jié)    味同嚼蜡(jiáo)
D.死抠(kōu)  睾肾(gāo)  阐证(chǎn)      高谈阔论(kuò)
【解析:A.疵(cī);B.诘(jié);C.黠(xiá),本义是坚黑猾,含有内心险恶、耍弄小聪明来伪装之意。】
【嚼:动词,本义是以牙磨碎食物。有三个读音:
①jiáo,用于“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②jué,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如“咀嚼”。
③jiào,用于“倒嚼”。即牛羊等动物的反刍。】
2.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C):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
蜡。
B.孙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寻章摘句,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很难有新意,更不用说动人心弦了。
D.北京到雄安新区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成后京雄半小时交通圈将豁然贯
通。
【解析:A.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味觉,用词不当;B.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此处不合语境;D。豁然贯通:(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此处望文生义。】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积累在你们的笔记本上)
四、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请同
学们听范读,跟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请同学们留意文中的关键句。(播放范读视频)
2.在议论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关键句。老师也把自己觉得关键的语
句摘录了出来,(屏幕显示上面3个句子)我们一起读一读,初步了解一下培根的观点。(师示范读)
PPT:(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读书时不可存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5)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这些关键句都蕴涵着一定的哲理,它们都论述了读书的哪些问题?
【明确:(1)是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2)是论述读书的作用;(3)(4)(5)是论述读书的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分析,给这篇文章列一个提纲。
【点拨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
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
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整体感知
(一)现在朗读第一层,我们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第一层是如何论证的?
本文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首先从正面说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
长才:指的是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接着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过多易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乃学究,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二)现在请大声朗读第二层,思考:
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三)现在再大声朗读第三层,思考:
说说这一层有几层意思?怎样说的?
(1)首先,作者在这一层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正面指出
(2)接着,作者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六、学习本文的说理方式: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的影响都很大。他的随笔,风格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本文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从写法上看,有如下特点:
(1)比喻说理: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对比说理:
例如,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