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诗歌及赏析
一,送元二使安西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译文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牛�yì):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鉴赏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徘岢尽钡摹�拧弊质鞘�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与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所以说“新”,又因柳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地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地阳关,与它北面地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地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地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地跋涉,备尝独行穷荒地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地一杯浓郁地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地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地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地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地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地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地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地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地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地方式。诗人没有说出地比已经说出地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地虽然只是一刹那地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地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
曲。
二,别董大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u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翻译/译文
【其一】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友情诗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u(yáo):飘动。六翮飘�u,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与洛阳。
赏析/鉴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地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与力
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与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u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与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