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主要信息。
2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3 出文章重点段落层次,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一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情感,并初步赏析与评价。
二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明确写法,剖析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
主要写作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课内学过的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学生竞猜)
2 教师讲解命题类型
•1)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
•2)文章描写…却在开篇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某段可否删去,你的看法呢?
•4)文章中多次使用…写法,请举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3、教师讲析——《落红》
教师引导: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捉信息。获得文章的内容﹑观点﹑态度﹑情感﹑方法等,重点把握文章写什么,怎么写,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做题。
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
(1)思路引领:
•托物言志,所托何物,表现了它什么特点、精神;表达了我什么志向或启发。
•对比:把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谁的何种精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出示参考答案,请学生剖析得分要点
A、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自然界中的红温和而明艳,质朴而骄矜,具有美的本质,落红更是有着不灭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作者敬佩之余深受启发:人生也应在不断的起落中,将生命不断延续,使之能够重生永恒,展示不灭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B、对比,通过写人的悲凉和患得患失与落红对比,突出了落红的豁达境界和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3)思考:文章描写落红的美好及作者对它的喜爱,却在开篇写红对我的吝啬,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思路引领:
•内容:文章中抑的什么,扬的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结构:使文章有波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情感表达更充沛。
(4)出示参考答案,请学生剖析得分要点
•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篇写我喜爱红,但它对我却很吝啬,让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到在我的生命的后来的岁月里,红却成了我感情寄托的力量,表达了我对红的喜爱,由此生发出深刻的感悟:人生也应在不断的起落中,将生命不断延续,使之能够重生永恒,展示不灭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出示学生错误答案,请学生剖析错误的原因
4、教师讲析——《高原,我的中国》
方法与上一篇同理
5、精题演练 《闲读梧桐》
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
6、总结学习收获
(1)关注写法,结合内容剖析写法。
(2)反复诵读,理解情感。体会写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对写作方法的考题类型比较畏惧,得分率相对较低,学生对此类题型驾驭能力较差。基于此,本机课能较为系统地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及采用适当的答题方法。
效果分析
本节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写作手法此类题型有了充分的理解,教学难度面向全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层面的提高。是一节让学生在复习阶段有收获的课。
方法的迁移胜过方法的学习.在巩固环节,采用学生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对此类题型有了进一步的巩固。
落 红 曾绍炉
①我对红,有着十分的喜爱。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红枝、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
②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看到它就让人温暖无比,心生惊喜,看到它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
③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尚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蕴藏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光华,并且柔化了它灼热,
把他的那份热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茎叶芽中。
④他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世界,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借着秋夜载誉而归的儿子,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以花、以果实、以瑰丽深沉的红叶,装成一个浪漫的世界、诗意芬芳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童话,就是让一切美的而尽美,让一切孤零的、失意的、苦陋而凋残的,都在红艳的祈祷中,也变得美,变得动人心扉。
⑤我便是被这美陶醉了的一个。我常像孩子一样奔跑于花斑斓的花丛中,并常常对着那些红的花朵,低下头来,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触,与它交谈,而在美丽的惊叹中,领略大自然的一种超凡的灵气。
⑥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⑦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果实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的目瞪口呆;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⑧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的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得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
⑨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泽的枯败的树叶。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即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
⑩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滴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
⑾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在落红面前,我不仅热泪盈眶……
⑿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我化作了一页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
解析:本文书写内容: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落红的爱牢固而长久; 落红不是生命的终结与死亡,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它有着不灭的 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采用托物言志手法,运用对比,通过写人的悲凉不堪和患得患失,突出表现落红豁达的境界和高尚的品格,表达作者对红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高原,我的中国 乔 良
东亚细亚的腹地,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苍黄。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着一川黏稠的黄!这就是高原。黄土高原。
浑黄的天地间,走来一个黄皮肤的老者。看不清他的面孔,听不清他的声音,只有那被黄土染成褐的长髯在被太阳喷成紫的浮尘中飘拂……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东亚细亚的腹地,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苍黄。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着一川黏稠的黄!这就是高原。黄土高原。
浑黄的天地间,走来一个黄皮肤的老者。看不清他的面孔,听不清他的声音,只有那被黄土染成褐的长髯在被太阳喷成紫的浮尘中飘拂……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一棵巨大的柏树,便在这人中生下根来。所有黄皮肤的男人女人和他们的后人,都把这巨树唤作轩辕柏。它的根须像无数手指抠进黄土,扎向地心,用力合抱住整个儿的高原。
始皇帝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倚在驼峰上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和五千年的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走过去,直到……
暮云垂落下来,低矮的天地尽头,走来一个小小的黑点。一个军人。
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他想,我的肤和高原一样。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他不禁微微一笑。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漠,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
始皇帝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倚在驼峰上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和五千年的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走过去,直到……
暮云垂落下来,低矮的天地尽头,走来一个小小的黑点。一个军人。
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他想,我的肤和高原一样。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他不禁微微一笑。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漠,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
于是他又想,这冷漠、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呵,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了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呵,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了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他想,有了这样的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
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他想,有了这样的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
解析:《高原,我的中国》这篇散文基于对民族广阔的生存背景的关切,同时又借助于高原这个雄伟壮阔而又深含内蕴的意象,使抒情主题强烈而又痛苦的情感体验随着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逬发而出,表现了一种能够激励人们情怀,开拓人们胸襟的独特历史意识。
这篇散文首先在时空交叉中给我们展示了高原--黄的形成以及高原上以高原作为象征的民族生存、奋斗的历史。大秦、强汉、盛唐;丝绸之路、敦煌之光长城之光,中国
大地上的辉煌是由黄河黄土铸造的。在作者粗犷的笔下,那显示高原地貌和炎黄子孙肤的黄,是国、壮美、刚阳的同义词。“高原,我的中国”所蕴涵的主旨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全篇采用借景抒情、对比手法。
闲读梧桐 余秋雨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
写景抒情散文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