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家喻户晓,尤其是宋代,诗词文化更加成熟。宋代诗词的一大特就是采取了大量的节令习俗为题材,不仅描写我国的壮丽山河,还向世人展现了当时的风俗文化。本文将针对宋代诗词与节日习俗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宋代诗词文化的内涵。
一、宋代诗词文化的特点1、节序变化的准确把握
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但大多是岁时节日,与农时节令相联系。宋代的词人从四时变化中,精心的撷取意象,生动、准确的展现了物候和节令的变换。据相关统计,自元旦至除夕,宋代诗词中出现的传统节日有20多个,其中以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七夕节居多,这也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无法与
之比拟的。比如晏殊的《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秋光》:“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这两首诗词都将中秋节的自然景象与相思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2、节日风俗的充分展现
宋代诗词在节日风俗的歌咏中,除了数量居多,更重要的是内容丰富。首先,宋代诗词在节日风俗描写中注重时节的特,通过自然景物向世人传达当时的时节。其次,
宋代诗词在歌咏节日风俗是注重该时节的特,比如民俗、器具、装饰等等。比如张先在《木兰花·丁卯吴兴寒食》中,从“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龙头舫朦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等活动来表现寒食节。
3、节日风俗的精神内涵
宋代诗词关于节日风俗的歌咏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方面有很高的站位,这可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节日风俗作为“天人合一”的活动,反映了当时文人世界的社会文化观念。在宋代诗词中,有的通过节日习俗表达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情怀、有的表达节日期间愉悦欢快的心情、有的则借北方的明月表达自己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总之,宋代节日风俗的精神内容的丰富是时代赋予的。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二、宋代诗词节日习俗文化形成的具体原因
1、宋代国土支离破碎
宋代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但是并没有完成大一统的伟业,这恰恰成为了宋代诗词节日习俗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北宋相对南宋国力要强盛一些,南宋偏安一隅,很多文人志士回忆起北宋时期壮丽山河,不得不感慨如今的“国破山河”。因此,很多文人雅士就借节日风俗来表达自己思念故国的幽幽之情,也有一些志士借歌咏节日风俗表达自己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2、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随着北宋的南迁,很多北方的居民迁居在南方,这就是当时的侨州郡县。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民族融合,也丰富了节日风俗。不难发现,南宋时期出现的诗词歌赋中不少是赞叹节日风俗壮丽景象,这种节日风俗很多是作者之前没见过的,突然见到,欣喜若狂,有感而发。
3、出征将士思乡之苦
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征战不断,兵役繁重,很多将士出征在外不能回家探望亲人。因此,当时的边塞诗风盛行,很多志士借用一年一度的节日风俗来表达将士的思乡之苦。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生生的道出了在边塞将士感受着飒飒秋风,思念着远方的
亲人。
4、节日风俗更加成熟
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到了宋代,节日风俗愈加成熟,无论在节日风俗的数量还是活动的形式,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宋代诗词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取材,促进了宋代诗词中节日风俗文化特的形成。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宋代诗词中的节日风俗文化是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宋代,这种借节日风俗来感悟人生、抒发壮志、思念故土、探索宇宙的感时伤世之怀,不仅是宋代文人雅士自觉创作的体现,也是当时民族精神与人文内涵的进一步彰显。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宋代诗词与节日习俗文化的探讨
□赵荣凤
-2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