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读后感》
  源氏物语读后感(一):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作品流露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被认为代表了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给后世作家的创作带给了艺术典范。
  《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长篇写实小说,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全书54回,近百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写源氏极享荣华,伴随着感情纠葛的一生。这是作品的中心资料。后10回写源氏之子薰(实为三公主和柏木大将的私生子)与宇治山庄女子之间错综的感情故事。小说历经4代天皇、跨越70多个年头,登场人物数以百计,仅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人之多。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宫廷豪华奢侈、腐朽的生活,反映了贵族阶级人与人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人际关系,暴露了贵族社会门第为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源氏物语》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源氏及众多女性形象,并透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源氏生为皇子却不得不降为庶民,空有济世之才却无心仕途,酷爱紫姬却不断拈花惹草,
一世风流却落得剃度为僧的结局。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的矛盾和烦恼,其中最折磨他的是与藤壶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责。他的灵魂与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之中。源氏最终弃家出走,面壁向佛,正是这种心灵冲突导致的结果。作者大写特写源氏生活中无法摆脱的矛盾造成的苦闷及精神上接连不断的碰撞造成的无奈,意在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显露了作者以哀动人、以悲感人的美学观。
  物哀的审美意向除以源氏挣扎的一生反映出来外,还透过作品中所有与源氏命运连在一齐的女性的不幸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紫式部笔下,这些女子个个容貌姣好,聪明伶俐,性情可人,然而个个都是有命无运之人。《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命运只有3种选取,要么走入坟墓一了百了,要么落发为尼斩断尘缘,要么独守空闺虽生犹死。这些女性的多灾多难的命运和源氏一生经历一样,反映了紫式部感物而哀的审美特征。物哀的审美意向 主要来自人生无常、四大皆空等佛学观,在她看来人生但是是欲海横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摆脱欲海的最佳途径,就是皈依佛门。《源氏物语》所创立的物哀等美学传统,一向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展,成为日本文学民族化的一大因素。
  日本传统美学的特就是物哀与幽情,幽情就是指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从八世纪的《万叶集》,到十一世纪的《源氏物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的追求。个性是《源氏物语》,对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美丽的日本,我》中讲到的:这些作品构成了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乃至支配之后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从古至今,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源氏物语》问世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
  源氏物语读后感(二):
长恨歌读后感
  阅读《源氏物语》是在高中时候,从图书馆借的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丰子恺先生的译本。当时阅读时只是抱着一种既然看了就把它看完的情绪,因为确实是太长了,人物关系又极其的复杂,看的时候着实有点混乱,加上是学业功课十分紧的高中后阶段,并没有十分仔细地看,但是也算是看完了厚厚的上中下三本。2009年时候恰逢《源氏物语》成书千年纪念,日本出了一个比较正式的动漫作品《源氏物语千年纪》,也是看了一些,导演出崎统从一个全新的手法和方式去阐释原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中世纪礼貌课上
再度提到《源氏物语》,忽忆起当时种种,才觉得《源氏物语》确实反映了许多东西,实在是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想起和同学一齐讨论书中各个女子的性格遭遇,批判光源氏的多情,偶尔也说说当时日本人搞笑的思想行为,源氏物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接下来,从几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源氏物语》中的女性杯具
  说起来,高中时候阅读《源氏物语》,很大的一个感触是觉得书中的女性甚是可怜。不论是早逝的源氏的母亲桐壶更衣,命如朝露的夕颜,与源氏不和最后难产而死的葵姬,投水自杀被人所救的浮舟,还是深受源氏宠爱的紫姬,她们无一不是悲哀的。
  《源氏物语》一书中最让人深刻的女性形象,大抵就是紫姬了。甚至因为人们对紫姬的喜爱称颂,作者被改称为紫式部,由此可见一般。在渡边淳一《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一书中形容紫姬的前半生是沐浴着异性之爱绽放的美丽花朵,后半生虽深受宠爱却未成正妻。觉得这种说法甚是恰当。用流行些的话就是,紫姬完全是养成系的。从小被源氏偷偷带回家中抚养,潜移默化中完全按着心里完美女性的标准抚养,此过程不可谓不尽心尽力,温柔体贴。紫姬的一生,完全是由源氏主导,在源氏的培养下,成为足以和源氏相配、高尚
优雅、善解人意的紫夫人。紫姬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集美貌、聪敏、温柔于一身的完美女性。但虽然如此,紫姬的一生却称不上是幸福的,至少我这样认为。首先,紫姬的相貌与源氏爱恋的藤壶女御十分相似,一开始,或多或少源氏是将紫姬作为了藤壶的替代品。一个替代品,何等地凄凉,或许紫姬十分单纯,十分大度,都能够不计较这些。但是源氏自始至终的好行为,对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紫姬埋怨得不多,不意味着紫姬不会难过。而自源氏与紫姬确认夫妻关系以来,紫姬等待的时日够多了,须磨流放,好容易归来却被告知有另一个女人,甚至那个女人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又有源氏对于其他女性的不断追逐,他与
  紫姬一齐的时日究竟有多少呢,有多少个夜紫姬是独自凄凉度过呢?再之后,源氏半推半就地娶了三公主,紫姬真是心灰意冷了。换做是谁,谁都心灰意冷,紫姬竟能默默忍耐如此之久,能够说完全是源氏的所作所为对她的心灵折磨导致了她最后的香消玉殒。紫姬因源氏而美丽绽放,却也因源氏而香魂渺渺。源氏因紫姬离世,之后如何如何悲伤又有何用呢?记得曾在某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优秀作品集中,看到对源氏物语故事的改编,用极其优雅悲哀的语调叙述了三公主嫁给源氏,紫姬弹着弦琴,伤感离世的情节。看后不禁感慨万千。
  紫姬作为全书中称得上是源氏最爱的一个女子,当然源氏并不是这样说的,他说他爱紫姬胜过他人,并非只爱紫姬一人,说穿了,紫姬的命运却也是不幸的。她有其优越于幸于其他女子之处,但是她还是不堪精神重负,祈求出家未果,最终病逝。紫姬之死能够说是全书中的最悲恸之处。深受宠爱结局也只能如此,而那些源氏只有一两分爱意,偶尔才想起的女子们,那又该是何等的悲哀。
  这不是某些女子的悲哀,而是一个时代女子的悲哀。时代和传统习俗,男尊女卑的地位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她们的杯具。我们注意到书中夫妻并不是住在一齐的,而是男方在夜里到女方家中就寝,这个女方可能是妻子也可能只是情人,次晨再离开。这种制度被称作是访妻婚。这种制度没有一种约束力可言,根本无法保证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恒定。又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因而女子易被弃置,男子易朝三暮四。例如,源氏最早的情人中有六条妃子,之后喜爱夕颜便把六条妃子弃在一旁,不予理会了,源氏由于一时好奇追求末摘花,两人发生关系,发现末摘花相貌丑陋后又几乎等于将她抛弃。而又有所谓贵族阶层中的政治联姻,不顾及当事人的意愿,于是导致了婚姻杯具,葵姬和三公主就是赫然的例子。女性的杯具在《源氏物语》一书中显得格外的突出,恍如春天绚烂的樱花,越是完美的事物却越易凋零。
  二、《源氏物语》中的中国文化
  读《源氏物语》绝对忽视不了的就是书中有许多诗歌。我在阅读时,下面注释有许多都是对诗歌的注释,一开始还十分惊异,他们居然还用白居易的诗歌啊,看下去看多了就不以为怪了。
  首先日本文化很大的程度上确实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在公元五六世纪就引入了汉字,用纯体汉字或异体汉字来表达日本语,之后逐渐将汉字日化,构成其特有的民族文字。但在《源氏物语》一书中,就我看来,在贵族之中还是以写汉字为荣的。他们将写汉语认为是一种有文化的体现。书中源氏经常与各个女子酬诗相和,诗都要写在适宜的美丽的信笺上,相当的风雅,有时候源氏还要对各个女子的文字做出评价。由此可见当时对这种文化的推崇。书中还有一段源氏与小紫姬习字的描述。源氏写很多字给小紫姬作字帖,让小紫姬写一张来看看,紫姬觉得写不好但经源氏一哄就去写了,也写了一首诗。书中对字的描述是:写得确实很幼稚,但笔致饱满,显然前途有望。很像已故的外祖母的笔记。源氏公子看了,觉得让她临写现世风格的字帖,必须容易进步。①源氏在培养紫姬的过程中对紫姬的作诗习字十分重视,可见不论男子女子,写得好字好诗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品质,这大概就是当时的风雅了。
  另外刚刚也有提及白居易的诗,《源氏物语》中队白居易诗歌的引用相当的多。这与紫式部本人不无关系。紫式部入宫做女官奉命讲解汉籍古书,其中就有《白氏文集》。因而紫式部对《白氏文集》可谓是融会贯通,在创作《源氏物语》时自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其中。另外,早在唐朝,白居易的诗集就被传入日本,其后,日本朝野和文坛推崇白居易,鉴赏研究白居易文学,借鉴仿效白居易样式,《白氏文集》在平安时代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可见一斑。《源氏物语》中的超多运用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书中的人物似乎也给人白居易诗歌之感,如源氏之母桐壶更衣受宫中其他妃嫔迫害,又被世人指摘说是祸国殃民之人,最终哀怨而死,而桐壶帝则为此消沉落寞,颇似《长恨歌》中的情节,甚至也用了《长恨歌》的诗句来渲染杯具命运。据统计,《源氏物语》引用中国文学典籍共185处,涉及著作20余种,其中白居易的诗47篇,106处。这样的数字实在是不小了。
  三、《源氏物语》中的佛教体现
  日本的佛教在我看来着实有点奇怪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书中的僧尼实在是很多了,不待见有这么多僧尼的,又不是写什么个性关于宗教的小说。书中许多人物遭遇现世的悲哀时,到达必须程度就会求助于佛道,借出家来得到解脱。仿佛出家并不是什么大事
似的,比起我们现代的出家相比就显得没有那么慎重了。个性是藤壶女御选取了出家,紫姬祈求源氏表示想要出家,源氏本身也产生过出家的念头,可见在那个年代,贵族之中信奉佛教乃至产生出家之心并不奇怪。
  佛教的思想除了以上这一点,还有更多的体现。书中描述景观和人物心理时时常体现出一种无常的特质。不仅仅从必须程度上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是佛教思想的体现。无常观本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料。举源氏为例,源氏素来以为自我命途多舛,一生充满不幸,个性是在紫姬病逝之后,这种人生无常感更加强烈。他心中默念:我源氏自念相貌非凡,所为一切,皆超常人。然从童稚起,便屡遭罕见痛苦,因此常寄望于佛法指引,度我出家为僧。只因踌躇难决,最后迁延度日,才道此前所未有的苦痛。此后,世间再无甚留恋。从此潜修佛法,定无何障碍。谁知心中悲痛纷乱,深恐难入佛道。他惴惴不安,便祈祷于佛:但愿佛祖降福,万勿使我悲。励过度!还在给秋好皇后的信函中写道君眼俯瞰九重天,我心厌叹世无常。②紫姬离世给源氏带来了极大的无常感,源氏于是乎隐隐期望求助于出家得以解脱。
  除去无常感,书中还充斥着种种悲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
盛,人生八苦,书中皆有所体现。而日本文化中那种纤弱敏感的特质,又让书中人物始终萦绕着淡淡的悲哀。并且书中人物还期望透过礼佛来为自我积福,期望远离尘世,向往极乐世界。可见确实是很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此外,《源氏物语》一书是十分相信鬼神之说的,并且给了怨鬼很大的情节,即六条妃子的生魂害死夕颜、葵姬,死后怨魂纠缠三公主和紫姬。这些情节就现代科学观而言就有点不切实际了。但是,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魂灵的相信。在动画中六条妃子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阴沉,也能够反映日本人对这些鬼神的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