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名开国将军平均年龄是多少?
核心提示:开国少将平均年龄43.18岁,其中最年轻的是曹达诺夫·扎依尔,授衔时只有35岁。其中,50岁以上的少将共有85人,38岁以下的少将共有90人,而40岁至50岁之间的少将占主流,他们年纪正轻,精悍英勇,战功突出,为将军中的基础力量。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共授予少将军衔798人,其中: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准兵团级少将3人,解方、袁也烈、段苏权。正军级少将107人,副军级少将215人,准军级少将345人,正师级少将125人,无军队级别2人——、黄正清。
据授少将军衔的798人名单统计,军级少将占少将总数的83.6%,正师级少将占少将总数的15.7%。说明军级干部授予少将的占主流,少数优秀的正师级干部也进入少将行列。
从1955年底到1958年下半年近3年时间里,又先后授予周子祯、慕生忠等9人少将军衔。这样,整个50年代,解放军共授予少将807人(首次授衔798人,补授9人)。
这807名少将,平均年龄43.18岁。其中最年长的是史可全,授衔时63岁,最年轻的是曹达诺夫·扎依尔,授衔时只有35岁。第三军团
其中,50岁以上的少将共有85人,占少将总数的10.5%;38岁以下的少将共有90人,占少将总数的11.2%。而40岁至50岁之间的少将占主流,他们年纪正轻,精悍英勇,战功突出,为将军中的基础力量。
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的人员共214人,授衔4人。
1962年授予少将军衔3人,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9人,1963年授予少将军衔3人。
1964年授予和晋升少将军衔的共320人。
这样,1955年至1965年,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lO年间,共授予、补授、晋升少将军衔1360人。
上述1360名开国少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分布于解放军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华jE军区部队。他们在中共中央和的领导下,经历了100多次大小不同的战
役,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与此同时,解放军中一批著名的王牌军和主力师形成,也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军级和师级将领。
全军优秀少将军长和军政委,年轻有为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各大战略区部队进行统一整编,共辖57个军,除兼职和缺额,共有110位军长和政委。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时,其中1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14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首任军长和政委,在全军少将的行列里是很优秀的,他们在1949年的具体单位和职务是: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第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第三十军军长谢振华、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第六十五军军长邱蔚,第十三军政委刘有光、第十五军政委谷景生、第二十四军政委廖海光、第二十八军政委陈美藻、第三十一军政委陈华堂、第三十五军政委何克希、第四十六军政委李中权、第五十军政委徐文烈。
钟伟被称为“中国的巴顿”,是形容他喜欢打仗,也会打仗。在红军时,他就担任红十五军团
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年仅21岁。解放战争中,钟伟得到林彪和的欣赏,提拔得很快。1948年3月,第四野战军成立第十二纵队,钟伟直接由第五师师长晋升为该纵队司令员。这在第四野战军乃至全军都是绝无仅有的。
钟伟向来胆大,心细,而且善于动脑筋。最负盛名的一仗是1947年春天,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在吉林靠山屯打国民党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当时钟伟奉命率第五师南渡松花江,准备经靠山屯东进德惠配合兄弟纵队在大房身围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一部。部队到了靠山屯,发现有一个团的敌军正在往德惠方向撤退。钟伟随机应变,在与其他领导发生分歧的时候。果断抓住战机,坚决打击这一坨敌人。
后来,林彪给钟伟接连发了3份电报,内容都是让他立即东进。但钟伟不为所动,因为他围住了敌第八十八师一个团,又吸引敌第八十七师赶过来增援。他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战局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回电说,我师在靠山屯守点,请林总调兵打援。一向执著的林彪终于被钟伟的执著所动,他改变了决心,命令第一、二、六纵向靠山屯疾进,集中主力歼灭该敌,对大房身的敌人转为监视。最后,东北民主联军一举歼灭靠山屯之敌,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
钟伟违令调动了林彪,林彪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一次会上说:“要敢于打没有命令的胜仗,就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
谢振华1934年18岁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团政委,参加了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前夕进行的高虎脑和万年亭两大喋血阻击战。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记载:“敌主力向高虎脑主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先以1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以火炮轰击,而后,以步兵密集队形发起冲击。红十四团在团长姚酷、政委谢振华率领下,从右翼向北对敌实施突击,一举将敌击溃。…谢振华率红十四团一部由万年亭西北向敌侧后冲击。”“敌几次进攻受挫后,即紧收阵脚,在进攻出发阵地筑垒待援。”“此役,红军给敌以重大杀伤。”
抗日战争初期,谢振华先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后任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0年,谢振华被派往苏北敌后工作。在苏北先任八路军第五纵队组织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新四军第三师第二十四团团长兼政委。在八滩战斗中,谢振华用火攻战术,率部消灭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大队,被称为苏北盐阜地区1943年反“扫荡”斗争的三次胜仗之一。
1948年,谢振华升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代理司令员,年仅32岁。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中,谢振华率部从东北面插入阿湖镇,迅速攻占新安镇地区,从
两翼向敌军展开进攻,切断了徐州至海州的铁路,阻击敌军向徐州靠拢。战役第二阶段,谢振华的第十二纵队率先攻占了徐州飞机场,切断了敌人逃跑的空中通道。战役第三阶段,在围歼杜聿明集团战斗中,第十二纵队的当面之敌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第五军。攻坚中,第十二纵队消灭了第五军1个团。
1949年2月,第十二纵队改称解放军第三十军,谢振华任军长,率部强渡长江,解放上海。渡江战役中,谢振华以部分兵力先扫除国民党军在江北岸的东西梁山桥头堡,控制了渡口,封锁了江面,保证部队顺利渡江。上海战役中,谢振华率第三十军四昼夜急行军200多公里。在浦东川沙地区急袭围歼敌第五十一军,俘虏敌军长王秉钺,创造了以一个军歼敌一个美械装备军的模范战例。粟裕闻讯,高兴地说:“三十军首战告捷,可喜可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