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
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
军长 许继慎 政委 曹大骏 副军长 徐向前 参谋长 朱亚伦 主任 熊受暄
第一师(原31师)师长 徐向前 政委 戴克敏(李荣桂)
第二师(原32师)师长 漆德伟 政委 王培吾
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 周维炯 政委姜镜堂
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 廖业祺
(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
(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
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
军长 林 彪 政委 参谋长 左 权 主任 朱 瑞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
(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
军长 贺 龙 政委 朱勉之 参谋长 张应南
第四师 师长 王炳南 政委 陈协平
第一团(警卫团) 团长 覃 甦 政委 汪毅夫
(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
(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
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
(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
军长 黄公略 政委 陈 毅 参谋长 周子昆
第七师(原第一纵队) 师长 陈伯钧 政委 李 涛
第八师(原第二纵队) 师长 刘畴西 政委 王如痴
第九师(原第三纵队) 师长 徐彦刚 政委 朱良才
(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
(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
(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
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
(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
军长 贺 龙 政委 邓中夏 参谋长 陈德清 主任 柳直荀
第七师 师长 孙德清 政委 朱勉之
第八师 师长 王一鸣 政委 王 鹤
第九师 师长 段德昌 政委 陈培萌
教导第一师 师长 王炳南 政委 陈协平
教导第二师 师长 黄大鹏 政委 涂美中
警卫第一团 警卫第二团 警卫第三团
湘鄂西警卫团 汉川独立团 荆当独立团 军直教导团
(兵力:5个师6个团5200余人)
(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
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1935年7月21日)
(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
军长 彭德怀 政委 杨尚昆 参谋长 肖劲光
(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支)
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
(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
军长 朱 德 党代表 参谋长 王尔琢 主任 陈毅
第十师(朱部与部分湘南农军) 师长 朱 德 党代表 宛希先
二十八团
二十九团
第十一师(毛部与部分湘南农军) 师长 党代表 何挺颖
三十一团
三十二团
三十三团
第十三师 师长 陈 毅
三十四团
三十五团
三十六团
(兵力:约万人,3000支)
(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取消了师的,红四军下辖4个团及1个教导大队。全军共6000余人)
(1930年6月中旬,红四军编入红一军团。8月,随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
(1932年底,红一方面军撤销军的建制,红四军撤销,部队于1933年6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
湘鄂西红四军(1928年7月)
(3月,周、贺桑植洪家关游击队3000余进占桑植县城;4月初,周、贺溃散;贺龙亲往桑植鹤峰边界之红土坪一带收集散部三四百人重组革命军;6月间猛增至1500余人;7月,撤销湘西北特委,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湘西前敌委员会,并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军长 贺 龙 政委 恽代英(未到职) 参谋长 黄 鳌
第一师 师长 贺锦斋 党代表 张一鸣
四个支队:文南浦、贺桂如、贺佩卿、刘玉阶
(兵力:全军共1500余人)
(1930年7月,红四军与鄂西之红六军在公安县会师,改称红二军)
鄂豫皖红四军(1931年1月)
(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合合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军长 邝继勋 政委 余笃三 参谋长 徐向前 主任 曹大骏
第三军团第十师(原红一军第一师与红十五军第一团) 师长 蔡申熙 政委 陈 奇 副师长 刘 英
第十一师(原红一军第二师与红十五军第三团) 师长 许继慎 政委 庞永俊 副师长 周维炯
第十二师(鄂豫皖苏区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和鄂东警卫第二团)师长 许继慎 政委 庞永俊
(兵力:全军共约1.25万余人)
(1931年11月上旬,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共同组成红四方面军)
(1933年7月上旬,红四军3个师扩编为红四军、三十一军、九军;红十师成为扩编后的红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2支)
湘鄂赣边的红五军(1928年7月22日)
(原平江起义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
军长 彭德怀 党代表 滕代远
第十三师 师长 彭德怀 党代表 滕代远 参谋长 邓 萍
一团 团长 雷振辉 党代表 李 灿
四团 团长 陈鹏飞 党代表 黄公略
七团 团长 黄纯一 党代表 贺国中
特务连
机连
炮兵连
(1928年8至9月,改编为5个大队)
第一大队 李玉华
第二大队 黄公略
第三大队 贺国中
第四大队 雷振辉
第五大队 李 灿
(兵力:3团3连2500余人)
湘鄂赣边的红五军(1928年9月)
(红五军与当地赤卫队合编为3个纵队另一个特务大)
军长 彭德怀 党代表兼主任 滕代远 副主任 张荣生 参谋长 邓 萍
第一纵队 队长 孔荷宠 党代表 胡 筠
第二纵队 队长 黄公略 党代表 张启龙
第三纵队 队长 贺国中 党代表 刘崇
(兵力:11个大队3000余人)
(1928年11月,彭、滕率第一、第三纵队上井冈山,12月与红四军会合,编入红四军三十团;黄、张率第二纵队600余人留驻湘鄂赣边,改称湘鄂赣境红军支队)
彭德怀红五军(1929年6月)
(恢复红五军)
军长 彭德怀 政委 滕代远 主任 杨开明 参谋长 刘治志 邓 萍
第四纵队 队长 贺国中 郭炳生 党代表 张纯清
第五纵队 队长 李 灿 队副 王 佐 党代表 彭 鳌 何长工 参谋长 徐彦
特务大队
彭德怀红五军(1929年9月)
(红五军与湘鄂赣边红军支队在铜鼓地区会师)
军长 彭德怀 军副 黄公略 党代表 滕代远 主任 杨开明 参谋长 邓 萍
第一纵队 队长 孔荷宠 队副 侯金武 党代表兼主任 于兆龙
第二纵队 队长 李实行 党代表兼主任 张启龙 于定一
第三纵队 队长 吴溉之 党代表兼主任 彭 鳌
第四纵队 队长 郭炳生 党代表兼主任 张纯清
第五纵队 队长 李 灿 党代表兼主任 何长工 邓乾元
特务大队
干部训练大队
(兵力:5个纵队2个大队3100人)
彭德怀红五军(1930年6月)
(红五军在湖北省大冶县刘仁八镇编入红三军团,原二纵三纵四纵合编为一纵和三纵,仍归红五军建制;五纵扩编为红八军)
军长 彭德怀 邓 萍 政委 张纯清 主任 吴溉之 袁国平
军需处处长 陈仲实 军医院院长 何复生 军医院政委 刘惠
第一纵队 队长 李实行 政委 于定一
第三纵队 队长 郭炳生 政委 张纯清
(兵力:约7000人)
邓萍红五军(1930年8月)
(红五军平江长寿街整编,纵队支队分别改称师团)
军长 邓 萍 政委 张纯清 主任 袁国平 军医院院长 陈春甫 饶正锡
第一师 师长 李实行 政委 吴溉之 侯中英
第一团 团长 彭绍辉 王炳良 政委 喻 庚 李鸣铁
第二团 团长 钟 彪 政委 温象符
第三团 团长 周彩星 政委 黄克诚
第三师 师长 彭 鳌 政委 于定一 谢翰文
第七团 团长 易振华 何 复 政委 谢翰文 何保元
第八团 团长 侯中英 刘校书 政委 朱义逸 罗 毅
第九团 团长 何 复 李寿轩
(兵力:约8000人)
(1931年9月,红五军与红八军合编为三个师,由红三军团军团部直接指挥,红五军的与建制被取消)
邓萍红五军(1932年3月21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