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体罚学生反思
师德师风体罚学生反思
师德师风体罚学生反思
今天,我学习了王主任推荐的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我感想颇多。
首先,我认为虽然事后教师的态度很感人,但事情已经发生,伤害已经形成,再多的后悔也改变不了既成事实。所以冲动是魔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实在应该深刻反思,加强自身修养。
其次,我认识到了体罚对学生的伤害。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法律。师德师风反思
最后,我非常赞同文中的一个观点,即体罚学生是教师教育手段贫乏的表现。那么,不体罚怎么办?
1、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
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惩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记得一本书上说过,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去细细地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虽然,现在学生的情况千变万化,但只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教育学生就容易多了。
2、善于表扬,巧妙批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也激起其它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所以要抓住契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采取不同方式鼓励上进。当然,对多次教育仍然不改的学生,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
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那就是无论批评多么严厉,都不能打击孩子,蔑视孩子,不能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第二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3、多理解学生,以法代替体罚。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对这些行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不要动辄发怒。
总之,学了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老师不能用体罚这样的“人
治”行为代替“法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体罚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无能的一种表现。
师德师风体罚学生反思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要求作为教师的要有耐心去帮助、教育每个学生,从而完成教育教学所赋予的育人使命。然而,年复一年,一期接一期的考试与评比,已经把教育引向了应付考试的“战场”――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为了考试,为了出成果,教师也为了突出和展示自己的成绩,往往会要求自己的工作有“立竿见影”、“吹糠见米”之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帮助少了许多应有的耐心和循循善诱,更莫说“小之以礼,动之以情”了。不少教师甚至在教学上搞“步步为营”,一个单元一
过关;搞“堂堂清”,一堂课,一个检查。这样一来,作教师的往往忘记了教学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忘记了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对待表现欠佳,成绩又不好的学生,更是不择手毕业论文段地严“管”、严“卡”、严“压”。更不可理解的是,这种做法的教师一旦出了成绩,往往会得到即时的赞赏。可以说,这种考试与评价的简单结合助长了教师对待教学的急于求成,也使学生随之受到了不应有的,有时甚至是莫明其妙的不礼待遇。辟如,课堂上,学生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学生免不了还要被教师指责或打一顿,这个现象,不正说明教师急于求成,学生欲速不达而遭了殃吗?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一次次地受到道德的遣责,其教师也因此一次次地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却禁而不止,原因何在?是那些为人师者的道德水平低下?是他们不懂教育教学
的法律、法规?或者是他们缺乏人性,不懂怜爱?不,应是这些教师不能正视教育效果的差异性,是他们不能正确区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己教学工作的关系,是他们急于求成心理的集中体现。
1、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由天真活泼且具有思维力和创造力的人构成的集合。这个集合的形成与每个元素(即学生)的年龄或生活区域有关,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日常行为习惯等,都各有所别。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深入到这样的集合中去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并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任
务――力争使不同志趣、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几十个人,通过你几十分钟的教学后各有所获,肯定有其工作的难度,也正是有这样的难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们才被社会公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正是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之类的词汇才成了教师工作特点的代名词。如果,我们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儿,一厢情愿地认为:我给学生以同样的辅导与讲解,就一定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同样的回报。有了这种忽视学生差异的观点,当班上出现了怠慢学习或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这样的教师会觉得学生的表现不可理解。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将会如何?肯定没有好的举动,所以,我认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是他道德水平低下所致,而是他不能正视教育效果因学生有差异而存在差异的必然结果。
2、诚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教学和耐心辅导,其成绩也不例外地需要教师的付出。那是因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指导者,也是学生认真完成学业的督促者。但,教师必竟不是学生完成学业的代理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无论有
多大,他都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学生自己。我们作为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把学生的成绩视为自己教学的必然,其结果,往往在为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对差生的态度则常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或埋怨再三。尤其是当这些差生有不良表现时,教师那本应有的宽容和理智,怜爱和耐心便很容易被自己对优生的过分的爱而冲淡,不恭之举往往面对了差生――我们作为教师不把学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归功于自己,更不去为之作为居功的本钱,你
说,你作为一位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动不动就唾口大骂或大打出手吗?故,正确区分学生成绩与自己工作的关系,是教师避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之行为的又一突破口。
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家长、社会评价教师,教师的晋级、调资、评优、考核的最重要砝码;说别的,就是为了生存,自己不去关注学生的这个成绩行吗?可见,正确区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工作的关系,仅教师自身去正确对待是不行的。我们相信,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层层深入,正确、全面地评价教育及教师的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一定会有新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