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与《傲慢与偏见》对比阅读
在图书馆,轻轻地合上这本《傲慢与偏见》,心里莫名地感到一空,总有一种感叹:“诶,终于完了。”
读简爱有感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也终于看完了这两本书。该怎么说呢,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看完两本同样以爱情为主题的书,在看的时候,我便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两本书进行对比了。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re ,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嗯,把这句英文原版中的第一段话放在这里只是想感叹一下,它说得太对了。而且,英文的原版读着比翻译的有味道得多。“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好吧,其实我想谈的和这一段话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单纯地感慨一下。
老实说,我在读着《傲慢与偏见》的前三分之一的时候,是没有太大的感觉的,或许是我没
仔细阅读的缘故吧。它在开局的时候没有像《简爱》那样,一开始就给我们一个大的冲突。《简爱》的开头,简爱和她舅妈的冲突便初步突出了简爱的性格,便已经给了我一种震撼。但是《傲慢与偏见》没有,如同下棋,《傲慢与偏见》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只是布局,将一些人物慢慢的放在场上,将故事后期矛盾的线索拿一部分提前告诉读者,但是却没有开始进攻,在温和的节奏中已经开始隐藏杀招。
同样都是讲爱情,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傲慢与偏见》的格局要比《简爱》大。这种大主要体现在它的人物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人物的性格多样,故事的矛盾点多。而《简爱》虽然也在描写简爱和罗切斯特之余,花了一定的笔墨描写如果舅妈、圣约翰、海伦、校长等人,但是《简爱》当中的这些描写只能说是为简爱这个人物的描写而服务,它并没有深入到简爱这个人的故事中,也没有成为简爱的故事中的矛盾的发起点。
《傲慢与偏见》不同,它描写了好几段婚姻,不同的婚姻当中有不同的主角,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且不同的婚姻当中的故事也成为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当中的一部分。故事中有这么几段婚姻,伊丽莎白的吉蒂和达西的朋友彬格莱;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达西儿时的玩伴韦翰;伊丽莎白的表哥柯林斯和夏绿蒂。吉蒂和彬格莱在
最初的舞会上相遇后,似乎就两两倾心,但是因为达西和彬格莱的妹妹的设计,使他们的爱情遇到了波折;韦翰最初的时候伪装地很好,一个劲地说达西的坏话,让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印象更差的同时也让伊丽莎白有点心动;柯林斯让我觉得很好笑,在他打算继承班纳特先生的财产的同时居然生出了要同时娶他的一个女儿,以此来给班纳特家一点补偿的奇妙的想法。而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便是在他们的故事的发展中而发展的。
初次相见,伊丽莎白和达西一个傲慢,一个对傲慢有偏见。然后因为韦翰的话,加上伊丽莎白本身的偏见,他对达西的印象便更差了。于是,在达西傲慢地想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伊丽莎白断然拒绝。同时,她也得知,她的爱情的不幸遭遇竟是达西一手促成,原因只是因为达西觉得双方的阶级差异,门第观念。在这个时候,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恨达到了至高点。故事的转折在达西给伊丽莎白的信中,信一如既往的傲慢,但是却向伊丽莎白揭露了韦翰的伪装,从这时候开始,伊丽莎白对他的心便开始慢慢有点认同。当她从达西的佣人那里得知达西的优点后,她对他的好感进一步上升。故事的高潮在于韦翰和莉迪亚的私奔,是达西的默默付出,才将一场私奔闹剧转化为一场婚姻。这个时候,其实伊丽莎白只差一个达西的表白。从初次相见,到最后走到一起,两个以前相互瞧不上眼的人在一次次的矛盾中互相了解。伊丽莎白逐渐虽达西放心偏见,而达西最后也为了伊丽莎白慢
慢的不再傲慢,故事走向圆满的结局。
和《简爱》一样,男主和女主都有着等级的差距,但是在《简爱》当中,等级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矛盾,简爱在自己的婚姻当中始终坚信她和罗切斯特是一样的,拥有一样的权利,而他们之间的障碍其实只是罗切斯特的那段婚姻和简爱的过度倔强。而当最后因为意外,罗切斯特的夫人不在以后,他们的婚姻的阻碍便自然而然地不在了。
但是在《傲慢与偏见》中,两个人的最大的障碍其实说到底还是和等级有关。因为处于社会的贵族阶层,达西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他要傲慢,他能傲慢,除了对待自己的家人外,其他的所有人都必须膜拜他。但是伊丽莎白的家庭,虽然不是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和达西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伊丽莎白的家人仍然只拥有者世俗的俗气,她的母亲现实,且有着一种不知礼节为何物的感觉,总会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她的妹妹,由于母亲的溺爱,从小便放荡,因此才会做出那种私奔的让家庭的形象受到损失的事情。除了她温和、知礼外,她的家人总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家人的无奈,她在社会的顶级阶层那里总会感到一点的羞耻,说到底,这还是社会阶级的原因。当达西放下自己的傲慢之后一步步地用自己的行为靠拢时,她才能够坦然接受达西的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