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四字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初 出茅庐
    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就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雄 曹操大军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退避三舍的故事
    」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
    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
    《三国演义》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
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
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
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
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脾气不太好,好面子,自负,冲动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 之辈,只是有时情感压过了理智而已.他解危的人物是刘备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
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
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魏延:勇敢,胆大,反复,狡猾.姜维:忠义,有谋略,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