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离别诗词的异同
姓名杨勤   班级林业工程类15-7班  学号:150701708  序号:110
摘要古诗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安”。在古代交通闭塞的情况下这黯然销魂诚然无可避免无计可除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是多情之人长亭相送之时更见依依不舍之情。离别为人生中必经之哀痛的事。唐代离别诗开创了离别诗歌的高峰,两宋离别词承前启下,对研究离别这一命题的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异同也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将从送别方式、意象、情感及风格表现等方面对唐宋离别诗词进行比较,当中结合相关诗人和作品,看出唐宋离别诗词的异同。
关键词】离别 艺术 风格 离愁别绪
伤感诗词正文
古之有节操文人极具特立独行的气质又少有阿谀奉承的气节,那么被排挤被贬谪便成了家常便饭,挥手告别与后会无期的结果也在所难免。离恨之苦在诗人生花妙笔下变为艺术与文学最终积淀成一种民族情结与历史哀歌
说到离别诗词的大家不得不提到诗仙李白他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都是耳熟能详让人回味无穷的,再者是田园诗人王维,一首《送元二使安西》道出了多少苍凉与柔情?同为王氏诗人,王昌龄的离别诗词独辟蹊径,《芙蓉楼送辛渐》,《送柴侍御》,《送魏二》,无一不独具匠心;王勃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离歌传统感伤之风 ;而真正的无冕之王——柳永,一篇雨霖铃寒蝉凄切,书尽了多少离人泪?文学向来异曲同工不论是白描还是渲染不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不论是豪诗还是慢词不论是借景抒情还是直抒胸臆不论是声泪俱下还是一笑共勉表达的感情都是回归真挚朴素与深切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大同小异的送别方式 :
饮酒饯别”——古代大致王朝庆典、军队出征,小至朋友聚会,家人团聚,必定少不了酒,它是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需指出的是,酒不单单只是营造一种气氛,或借酒浇离别之愁,而是要借酒表达当事人的交情别绪,并寄以某种期盼和祝愿。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是在借酒永别的诗词中,可谓影响最大、传诵最广。在唐代,从戎或出使阳关之外,固然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阳关以西毕竟
又是边荒绝域,不免被人视为畏地。因此,友人“西出阳关”,壮则壮矣,备尝艰辛、深味寂寞、饱经劳顿,是意料中事。而作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用意是极为深长的。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知己难求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
  “唱歌送别”—— 唐宋两代时期,唱歌送别的风气很盛行。在唐宋离别作品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唱歌相送的诗句,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唱歌送别是为了以唱歌来表达难舍之情。临别依依,千言万语不知何以表达内心的不舍只能以半吟半唱式的将心底话表达出来
  “写诗赠别”——唐代举凡送人出游、归隐、离京外任、下第求友、饯行时,往往赋诗以赠,以壮行,唐人被送者以有人赠诗为荣,以无人赠诗为耻,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
  时空背景意象之同“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离别,这个伤感的词,总是令人感觉辛酸与无助。从古至今时代的更迭,人物的更换,却始终改变不了那令人落泪的离别画面。特定的季节,熟悉的时间,相似的地点,都在诗歌中以特殊的离别意象呈现在读
者面前。这些意象可以使作者的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得代抒代言。正所谓 “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达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古人在离别诗中常用杨柳、杨花或柳絮表达离愁别绪,由于“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以“杨柳”表达与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
离别之地,大多为“黄鹤楼长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底下,诗与词的格调、情感指向和叙事视角节会受到影响。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大量写景,不像《赠汪伦》那样率性抒情,但却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情真意切,毕竟李白知己无数,但与孟浩然最为交好,李白在《赠汪伦》中更侧重表达对汪伦的感谢,当然友人离别必有不舍,但不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强烈,李白的文风向来笔落惊风雨,字里行间尽显豪迈,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看似喜怒不形于,却在舒缓的语气中透露着含情脉脉,最后一句看着友人的船渐行渐远,直至那船凝成黑点再也看不清,他仍伫立原地,黯然伤神。李白就是这么爱憎分明的人。
  李白曾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写过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见,王昌龄也是怀才不遇,仕途不顺,这方面与王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认为他在离别诗上的造诣高于王维,不论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日何曾是两厢”还是“忆君遥在西厢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都能与王维平分秋,但一篇,《芙蓉楼送辛渐》真的让人暖从心生其构思之新颖与用语之简洁不加多说,但其中蕴含的感情,着实感人肺腑,他是多么了解自己的朋友啊,对人而言,最重要的便是赤子之心的保存,外界的环境与遭遇往往显得
无关紧要,只要初心犹在,那么便一切安好,纵使寒雨连江,纵使夜深山孤,依旧要以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自勉自励。
  这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是有几分共鸣的,只是王勃的慰勉更加明显更加豪迈,王勃在这首诗传达的思想是,长亭相送,虽痛犹美;朴素无华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艺术特,也正是它的好处。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写于受谗被贬时,意绪是低沉的,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剖白使诗篇风骨凛然,“冰心”既是诗人耿介孤高形象的象征,也是冰清玉洁的操守的象征。贬谪只是人生交响中的间奏,所以后两句超越了传统的贬谪之苦、送别之悲,诗情昂扬激荡。
  以上所提及的诗词都是时代筛选出的佳作经典,不同诗不同词或是一曲凄伤绝美的哀歌,或是豪迈万丈的慰勉,所表达的内容与风格迥异不同,独具匠心,但所抒之情无不深切动人,扣人心弦。正如小王子里所言,:真正美好重要的东西需要用心才能看见“,不论是诗还是词,是内涵还是情思。都奉行着这一圭臬。
参考文献】1.施蛰存《唐诗百话》,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扬忠《宋词十讲》,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3.蔡镇楚、龙宿莽著:《唐宋诗词文化解读》,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