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议”结合,各显其长
叙述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叙述用于叙事、记人、状物,带有感性的特点。而议论则通过条分缕析,用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蕴涵的意义。这些“联系”和“意义”虽然隐而不见,却是可以悟得的。议论带有理性的特点。人们认识事物不外乎由感性到理性,因此,在表现事物时,就会既有叙述,又有议论。叙述示以形象,议论生发思想。“叙”“议”结合,各显其能,各扬其长,就有助于生动而深刻地展示生活的真谛和人物特有的精神风貌。
作文《感动生命的两个故事》以叙议结合见长,运用自如,表达恰当,相得益彰,对于初学写作者,颇具示范的意义。现以该文为例,尝试解读掌握叙述和议论方法的要领。且读文章:  感动生命的两个故事
我偶然从书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胡风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曾经坐过相当长时间的监狱。在孤独寂寞的牢里,他每天都要利用放风的机会接触一下难得的自然景物。然而,在那样的环境里,哪怕最平常的花花草草也是难得一见的。有一次放风时,他无意之中在地上的砖缝里面发现了一棵已经被太阳晒得蔫蔫的,有些发黄发干
的小草。见到这样一棵虽孱弱却还有生命的小草,胡风先生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决心无论如何要保住
小草临危的生命。然而要解决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当时的恶劣条件下,其实并不容易。经过一番思索,胡风先生想出一个办法:每天在嘴里含上一口水,放风时喷洒在小草身上。天天如此,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棵长在砖缝里的小草就这样被救活了,并且越长越高,越长越壮。
一棵小草,可以倔强地从砖缝之间发芽生长,可以借微不足道的一口水活得生机勃勃,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啊!胡风先生身处逆境,在自己生命都处于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却对一棵卑微的小草关爱有加,想方设法保其生命,这种生命对生命的关怀怎不叫人闻之动容?
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沈从文先生当年被批斗的时候,处境十分恶劣。在常人眼里,沦落到如此地步对于一个敏感的文学大师而言,该是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了吧?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当一位朋友前来拜访他的时候,他竟开心地对朋友说:“池塘的荷花开了,很美!”
生命是短暂的,更是尊贵的。正因为短暂而尊贵,所以以什么样的心态生活是一种大智慧。宠辱不惊的优雅,笑对沉浮的豁达,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和尊重。那一株小草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有胡风先生这样的知己做伴;那满塘荷花也是幸运的,因为有沈从文先生这样的知音为友。
两位先生同样身处逆境,却有一样的对生命极度尊重的虔诚的情怀,有一样的大悲悯之心。在呵护花草的生命的同时,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在以诗意的方式诠释生命深刻而隽永的含义呢?
生命对生命的呵护,也许是尘世间最令人动容的一道风景。
文章叙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用的是简叙的方法。叙述可分两种:一为简叙;一为详叙。详叙兼及描写,有生动的情节展现,内容比较丰满,如常见的人物传记和通讯报道。而本文重在叙议结合,叙述为议论提供基础和依据,因此,选用的是简叙的方法。运用叙述方法需掌握两个要点:一是记叙完整;二是详略得当。虽说是简叙,叙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则应俱全。该故事写胡风先生身处逆境,呵护“小草”的生命,使“小草”由“孱弱”而成活,过程是完整的。故事的中心主题是“生命对生命的关怀”,所以胡风先生的处境和“小草”成活的过程都是详写。其他交代的内容则取略写,整个叙述过程是简明扼要的。
这里,着重说一说叙述语言的写法。叙述语言也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可称为概括性叙述,顾名思义,这是指对一段时间、一段生活内容的概括,如文中“胡风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一句,就概括了二十年的时间。“在孤独寂寞的牢里”一句,就概括了二十年间胡风先生居住的环境和孤寂的心情。概括的语言容量大而笔墨省,略写的时候常常要用到这种句
式。叙述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称为具体性叙述。具体性叙述的表述对象明确,如“有一次放风时”,胡风“见到这样一棵虽孱弱却还有生命的小草”,“每天在嘴里含上一口水,放风时喷洒在小草身上”。叙述中,时、地、人、事均确有所指,内容真切而具体。在写人的时候,间有“喜出望外,激动不已”的神态
描绘;在写小草的时候,夹有病态“蔫蔫的”和生机“越长越壮”的形容,直述的语言不乏细腻,感情表达也可称激烈。
该文叙述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沈从文先生的,相比前一个故事,它的文字更短,而叙述完整和有详有略则要求不变。当然,它选用的也是简叙的方法。从叙述语言说,它同样运用了概述和直述两种语言形式。如写沈先生“处境十分恶劣”,这是概述句,写出沈先生当年较长时期的政治窘境。在写沈先生见朋友来访时,则运用直述句。文章写沈先生“竟开心地”说:“池塘的荷花开了,很美!”情态何其欣欣然,完全忘却身处囹圄的痛苦,沈先生热爱生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以下说“议论”的写法。该文议论的特点是与叙述紧密结合,议论是针对叙述的内容而言的,这就要求叙议内容的高度一致性。议论有两个要素:一是观点;一是理由。
文章的第一层议论是针对第一个故事的。在叙述故事后,文章紧接有两赞,一赞“小草”生长于“砖缝”,仅凭“一口水”就能存活,且能“勃勃”生长,“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啊!”这是一
句肯定判断句,观点是鲜明的。二赞“胡风先生”,身处逆境而对卑微的“小草”关爱有加,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关怀”,“怎不叫人闻之动容?”以反问句式表达肯定的判断。观点同样鲜明而感情强烈。“小草”的“倔强”则有力地表现了胡风先生关怀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故事
文章的第二层议论是由胡风先生联想到沈从文先生。两个故事有共同点,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呵护”。“小草”是幸运的,它遇到了胡风先生,“荷花”也是幸运的,它遇到了沈从文先生。“两位先生同样身处逆境,却有一样的对生命极度尊重的虔诚的情怀,有一样的大悲悯之心。”这是由归纳而得出的结论,这也是两位文学大家共性的揭示。两个故事联成一体,说明这就不是个例,而是珍爱生命者规律性的呈现。文章以胡、沈两位先生为代表,指出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超凡脱俗的品性,那是因为他们热爱生命、深谙生命的价值。他们以自觉的行动“诠释生命深刻而隽永的含义”,从而对后人、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心灵冲击。“生命对生命的呵护”,这是全文中心的概括,回应文章标题“感动生命的两个故事”融叙述和议论于一体,它表明“两个故事”所显示的意义已超越故事本身,它将“感动”每一个“生命”,这是本文“叙述”的价值所在,也是本文“议论”的价值所在。文章叙议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尘世间最令人动容的一道风景”!“议”因“叙”而成立,“叙”因“议”而深化,叙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