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2.通过当小导游的活动,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主研究能力。
教材分析: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的最后一课,是在社区邻里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的内容。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的平面示意图,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第2条则是“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带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生活环境——“家乡”的研究中,教材的四个板块先地理后人文,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接着了解并懂得家乡丰富的特产也与家乡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特点。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体会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
本课是第一课时,旨在通过课前调查家乡自然风光,体验“家乡美”活动,画一画家乡图,增进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课时分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在哪里”,旨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感知家乡的独特信息。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从中国政区图上了解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轮廓,帮助他们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对家乡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家乡小导游”,让学生在当小导游活动中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图,因此对地图的研究侧重于简单读图,并初步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地图技能。能利用地图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空间位置,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特产
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地理位置有关。
随着三年级学生生活空间逐步从家庭和学校扩展到家乡,需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入手,逐步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学生熟知的家乡风光入手,增进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先通过调查了解到本班学生绝大部分是杭州人,还有五位是外省市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交流中要包含每个学生所在的省份,通过在活动中介绍自己家乡的位置,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激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了解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需要制作微课和课件,而学生需要收集家乡自然风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我的家乡在哪里(出示PPT1)
一)猜家乡(出示PPT2)
1.出示教材四幅图,根据给出的信息猜猜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出示PPT3,单击出示“猜家乡”,再次单击出示图片和音频)
1)用语音逐一播放四位同学的提示语。
2)学生自主选择猜一猜。
预设:(出示PPT4-7,每张PPT单击喇叭标志播放音频,再次单击出示相应省份名称,第三次单击时,各省份独特的信息上会显示圆圈符号)
通过设置语音提示,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猜的兴趣,增强猜家乡的活动性。对于学生对区号比较陌生的情况,通过课件中那位同学的语音介绍,让学生对区号有了大概的了解。
2.请同学们选用方言、歌曲、传说、美食等特点,出一道这样的题,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
在哪里。
预设:
唱歌曲《梦想天堂》。(浙江杭州)
用方言说一句话。(贵州)
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四川)
有闻名中外的黄山,传说那是皇帝炼丹的地方。(安徽)
通过让学生选用家乡的方言、歌曲、传说、美食等特点,让大家猜猜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和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