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家乡物产养育我》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我们生活的地方”编排了四课内容,带领学生进一步拓宽生活空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四课内容在逻辑上呈递进关系,即从山水空间到家乡物产,再到人际交流,最后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家乡物产养育我》,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的物产,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物产知识缺乏认识,缺少观察和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物产的丰富,主动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生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养育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1)家乡物产调查。(2)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1) 收集家乡物产资料。(2)完成“家乡物产调查表”。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乡物产交流会
导入: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1.出示“家乡物产调查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调查结果,全班汇报小组对家乡物产资料的收集情况。
2.教师补充家乡物产。
3.我们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板书:丰富)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对家乡物产进行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课中,学生通过“家乡物产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再由小组代表在班级内进行物产调查汇报。学生在交流中,能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同时倾听同伴的调查结果,在交流中逐步形成探究成果的能力。最后,教师再补充家乡物产。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互动,既补充了学生没有调查到的物产,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默契。这几个环节的设计将家乡的物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师生面前,增进师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让师生惊叹家乡物产的丰富。】
活动二特产节,说特产
1.学生畅谈自己参加芦柑节的感受。
2.播放微课——《小芦柑大故事》。
3.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家乡物产的背后故事。
【设计意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芦柑节”谈起,通过学生熟悉的节日,让学生畅谈自己参加“芦柑节”的感受。接着,利用微课的集“声、、画、乐”于一体的特点,播放微课视频来引导学生对家乡物产故事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物产的背后故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物产知识。】
活动三出售会,寻特产
1.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出售自己手中的特产。
(1)介绍特产的特点。
(2)介绍特产的习性特征。
(3)介绍特产的购买价值。
2.学生对各种特产进行“考察”。
3.学生在50元购物券背面,根据句式填写。句式:幸运顾客姓名:___我想购买的特产是:___
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写得好的人将成为“幸运顾客”,可以得到店长的免费特产。)
4.教师扮演小记者,采访特产店老板选出幸运顾客的标准所在。
5.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用途。(当你口渴时……当你饥饿时……当你生病时……)(板书:养育)
【设计意图: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以出售员的形式展示家乡特产的特点、习性特征、购买价值。这种介绍特产的方式,有效拉近学生与家乡物产的距离。随后,学生以游客参观的身份,对家乡特产进行听、看、闻、问。接着,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特产,并通过一定的句式写下自己想购买特产以及原因。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特产后,以说和写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物产的喜爱。教师扮演小记者,采访特产店老板评选幸运顾客的标准,部分学生在惊喜之中还可以明白自己获得幸运顾客的原因,非幸运顾客也可以明白自己对特产的认识不到位,并在倾听中加强对特产的了解。最后,设计3个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物产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物产的实用性,达到以家乡物产为自豪的目的。】
家乡特产活动四畅谈会,话家乡
1.学生分享自己课前调查到的家乡物产制作过程。
2.课件出示坂里红酒的制作过程,学生了解坂里红酒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坂里红酒制作的不易,懂得家乡人民有一双勤劳的双手。
3.出示小诗:长泰物产真不少,芦柑蜜桔龙须菜。红酒地瓜石铭竽,五香碱面搭配好。砂仁明姜神妙手,手工竹编和土陶。家乡物产养育我,人居长泰我骄傲。【设计意图:学生分享自己课前调查到的物产制作知识,学生在分享和倾听中可以对家乡物产的制作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接着,教师出示坂里红酒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制作家乡物产的不易,学生在交流自己学习的感受时,懂得家乡人制作物产的艰辛,以及家乡人的心灵手巧。最后,出示小诗赞家乡物产,一方面做到学科的交叉性学习渗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五知识赛,赞家乡
1.学生抢答物产知识,引导学生在知识抢答中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感悟。
2.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知识赛,使学生在丰富趣味的竞赛氛围中增强对家乡物产的认识。一方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学生在知识竞赛抢答的环节中,还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小结,及时巩固、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赛意识,让学生在小组竞赛中,有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轻松参与,体验集体合作的愉悦,分享集体成功的快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人教教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初步懂得不乱扔垃圾,能维护学校公共卫生,但因为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对于作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市的厦门市民如何准确投放垃圾这方面意识比较薄弱。如何教会孩子做到随手捡起垃圾,学会分类;如何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孩子理解维护环境的公共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明理导行。基于学生的现实情况,立足学生现况,精心设计,用心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希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本课的目的是引导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绘本故事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环境的关系;阅读详实的数据,初步了解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体会其为洁净家园付出的辛劳,懂得尊重劳动者;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准确的垃圾分类,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任,不让垃圾落地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
【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会学生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从小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教师课前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二年级学生在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两类垃圾处理时比较容易混淆。孩子在家里不会乱扔垃圾,在社会和学校还存在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在本课教学中围绕四个中心词“环保”、“尊重”、“责任”、“文明”,精心设计五大环节,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学会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在实践体验上感悟保护环境、洁净家园、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劳动者。
2.学会垃圾分类并于生活中自觉践行,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提升保护环境的核心素养,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缔造美丽厦门作出应有贡献。【教学重点】
1.了解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体会其为洁净家园付出的辛劳,懂得尊重劳动者。
2.学习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带动家人一起进行环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