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菜根谭知多少人生
走在天上
0318 10:08
::
菜根谭:真才实学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于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求取学问一定要排除杂念集中精神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在修养品德时,只想着如何去获取功名利禄,那就一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如果读书不重视学术上的探讨,只是在吟咏诗词上下功夫,那定会显得很浮浅而没有什么心得。
从事学术研究本来就没捷径可寻,所谓“读书之乐无巧门,不在聪明只在勤”,也就是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课堂上所得到的只不过是求学的概要,要想有高深造诣全靠自己下苦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说明此中
道理。然而很多读书人,只知道吟风弄月讲求风雅而不务实学,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求到真才实学,只能学到一点极肤浅的皮毛。正因为,我们求学必须下真功夫求真学问,绝对不可像一般好高鹜远的青年,为了赶时髦就浪费金钱时间去实习一些“时髦而不实用”的东西,这对自己的学业事业都是不会有帮助的。
菜根谭:立身处世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保持超然态度,就好像在尘土里拍打衣服,在泥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欲出人头地呢?处理人间事物假如不抱多留一些余地态度,那就好比飞蛾扑火,会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都感到安乐愉快呢?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要立得稳站得牢,心地要放得宽要放得高,不可有一般无知无识之辈的俗见,也就是要认识真理修真养性,否则就如同凡夫俗子一般,终身在尘埃泥淖中打滚,这样又如何能成为一个超凡绝俗的伟人呢?尤其待人接物应以谦让为高,因为退一步反而等于进十步。因此为达成目的,绝不可以盲目努力,一定要保持超然的亦子之心,同时也要具有谦虚的修养功夫,然后才能走上人生的光明坦途。俗谚所谓“弓满则折,月满则缺”,这真是一句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一个人做事一定要看清客观环境,否则如果一味鲁莽,到头来必然受他人的排斥而归于失败。
菜根谭:超然物外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守有为的君子绝对不会被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收买。人的智慧一不定能战胜大自然,意念可以转变受到蒙蔽的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绝对不会向命运低头。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孟子所描绘的大丈夫
气概。此外《宋元学案》中也有“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陈伯汝更有“志之所趋无远弗居,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甲精兵不能御也”。从这两段话更能理解君子为何不受富贵名利的诱惑,为何不受主的牢笼和为何不受造化所主宰。具有高风亮节的君子,自然胜过争名夺利的小人。造物主注定了人的模型,唯独君子才能超然物外,绝对不会受任何权势所左右,甚至连造物主也无法约束他,所以佛家才有“一切惟心造,自力创造非他力”一语。
菜根谭:宽厚与淡泊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就是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要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薄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可见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的爱好,既不过分讲究奢侈豪华,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每个人都有所谓思维,这种思惟也就是心念。心念有宽厚与淡泊之分,宽厚是心念浓艳所致,而淡泊
过度就流于吝啬。所以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宽厚与淡泊之间必须拿准尺度,因为宽厚过度就流于奢侈,而淡泊过度就流于吝啬。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有七情六欲当然并非坏事,因为人一旦和外物接触之后绝对不可能丝毫不起反应。但是浪费无度足以败坏身,刻薄寡恩必来将失人,人的失败往往起因于这两件事。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的生活原则是,既不要太浓艳而成为奢侈,也不要太淡薄而成为寡恩。
菜根谭:人间正道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关于欲念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职务上的方便,而就苟且占为己有,一旦贪图非分的娱乐就会堕入万丈深渊;关于义理方面的事情,绝对不可由于畏惧困难,而就略为产生退缩的念头,因为一旦退缩就会和真理正义有千山万水
之隔。品味人生
不论情欲物欲都能迷惑人心,所以在这方面必须严加断限,否则一味贪图非分享乐,就会堕入万劫不
复的欲念深渊而不能自拔。例如喝酒本来无可厚非,因为酒有浇愁、助兴、宴客、催眠等功用,所谓“一醉解千愁”,“酒是万乐之长”。然而一旦饮用过度就会使人陷入痛苦深渊,因此俗语才有“酒后无德”、“酒能乱性”、“酒为万病之源”。但是在义理方面,无论如何困难也要克服,佛家所说“一寸追九寸魔”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都证明了修炼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绝对不可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而应该像登山一般奋力前进,否则蹉跎一生会落得一事无成的后果,所谓“莫待老来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是也。
菜根谭:良师益友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教子弟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矣!
在家教导子弟,要像养育一个大女孩那谨慎才行,必须严格管束他们的出入和所交往的朋友。万一不小心结交了坏人,就等于是在良田之中播下了坏种子,从此这个孩子就一辈子也没出息了。
教养子弟就如同养育一个深闺处女,作父母的不能采取放任主义,因为青少年人血气方刚容易误入歧途,一旦交上了坏朋友,事后再来补救就为时已晚。因为良师益友足可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而
酒肉之交最能使人堕落而葬送一生大好前程,所谓“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就是说明这种道理。而古谚所谓“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为人父母的怎能不注意自己子女的社交而严加管束呢?
菜根谭:降伏其心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要想制服邪恶必须先制伏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到那时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看书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横逆事物自然也就不会侵入。
所谓“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可见人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千
万不可忽略隐藏在你内心的邪念,必须先制服这种内心邪念才能踏上进德修业的光明坦途。《六祖坛经》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这也是强调心是人的一切行为主宰,可见做人必须在自我修身养性下功夫,尤其是要控制自身的邪念,因为外力毕竟不能完全左右自己,假如自己心猿意马陷于迷惑而自决,那就容易受到外来邪念的干扰。只要我们内心
静如止水,就可收到“百邪不入,寒暑不侵”,外魔外横,又如何能阻挠我们的修道功夫呢?
菜根谭:天地正气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白在乾坤。
人宁可保持纯朴毫无机诈的本性而屏除后天的聪明才智,以便保留一点浩然正气还给孕育灵性的大自然;人宁可抛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而过着清虚恬静的生活,以便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人们总认为只有天地之间才有正气,实际上天地正气就在我们心中,只可惜自作聪明的人往往抹杀了这种正气,他们遇事处,处喜欢掩饰自己的罪行和巧诈,结果就使正气在堕落的人格中无法表现,可见浮夸不实足可以误尽人的一生。因此假如我们把正气归还天地,使乾坤中的正气之光普照人间,必须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作起,也就是要遵守浑浑噩噩的天真本性。太古时代的原始人,都浑浑噩噩不知掩饰,也就是根本不懂什么叫浮夸、巧诈、欺骗,只有这样才能表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同理我们应该本着淡泊明志的态度来处世,因为淡泊之中有自崇高的真理存在,而纷华奢侈却只使人堕落。
菜根谭:君子慎独
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然生在人们所看不见的肝脏和肾脏,但是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都能看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到的细微处下慎独功夫。
黑暗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温床,所以儒家教人修养品德时,必须要从慎独功夫作起。所谓慎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绝对不做任何见不得人的坏事。其实这才是君子聪明处,俗语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曾子才发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的忠告,因为在冥冥之中必然有人监视我们的言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