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班《 竹里馆》等古诗赏析[复制]
您的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正确答案)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答案解析:B.“杨花”指的是柳絮.
2. 对韩愈《晚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C.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D.“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D.有误,“杨花榆荚欲与飞雪比美”曲解诗歌,杨花榆荚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而不是与飞雪比美。
3. 比较阅读韩愈的《春雪》和《晚春》,完成下列各题。春雪                                                                           晚春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惊见草芽。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释】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A.《春雪》首句的“都”字流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而不至的急切心情。
B.《春雪》中诗人的感情由怅惘急切变为对白雪的嫌弃,对花开的渴望。(正确答案)
C.《春雪》中的“雪”是真的雪,而《晚春》中的“雪”却是指杨花榆荚。
D.《晚春》是一首写暮春的诗;但诗人未写百花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一反晚春迟暮之感,令人耳目一新。
答案解析:B.有误,《春雪》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嫌百花未开,自己幻化成穿庭的飞花。表现了作者见白雪的欣喜之情。所以选项中“感情由怅惘急切变为对白雪的嫌弃”错。《春雪》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时幻化出的一片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彩。
4. 以下对《逢入京使》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故园东望路漫漫”,写诗人向东望长安城,见那漫漫长路,心中涌起了思乡之情。
B.“马上相逢无纸笔”紧扣标题中的“逢”字,写途中的偶然相遇,行者匆匆,捎口信匆匆,这一闪而过的片段写得十分传神。
C.此诗既表现诗人思念故园的柔情,也表现了诗人报国情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心理,彼此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D.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朴素自然,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不加雕琢,信口而成,清新明快,余味深长。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这首诗是绝句不是律诗
5. 下列对《逢入京使》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D.赏析有误,“龙钟”原指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马上相逢”彼此行
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6.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A. 本诗抒写思乡之情,思乡情是从听“折柳”曲笛声引起的,“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B. 贯穿全诗的线索是“闻笛”。“折柳”是离别曲,与“故园情”呼应。
C.  “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春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人都听到了。
D. “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除了作为旁观者和记录者的诗人外,其他人都怀念家乡起来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D.“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
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
7.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A.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B. 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
C. “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D. 全诗扣紧一个“笛”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8.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
A.全诗紧扣一个“情”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折柳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诗人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正确答案)
D.“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用典,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的洛阳城,一个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诗中“暗”和“满”中任选一词赏析其的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A.有误,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有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正确。 D.有误,“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没有用典。
9. 对《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正确答案)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答案解析:C.有误,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不是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