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知识点及诗歌鉴赏方法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
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乡关:故乡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答: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1、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2、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进西北边塞慰问。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3、 1—2句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4、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
答:山高路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的抑郁、愤慨。
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从意境和炼字方面):
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从“诗中有画”方面):
答: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这两句在彩上也很丰富,广阔
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黄鹤楼赏析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一:
图画的构图美。
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