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作品合集
1.古诗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C.有误。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并不是抒发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阅读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案】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解析】
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此地空余黄鹤楼”意为: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
的江楼。一个“空”字,从空间的角度烘托出诗人此时对于人去楼空,仙人难见的失望与遗憾之意。“白云千载空悠悠”意为: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从时间的角度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沧桑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4.诗歌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3.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起笔,增添黄鹤楼的神异彩,并以一个“空”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4.尾联将“日暮”“烟波”之景与“乡愁”之情相交融,融情于景,从而表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句的赏析。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彩。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首联就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使得整首诗都充满着淡淡的忧伤情调。
4.本题考查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客子愁的是“乡关何处”,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在离
开的日子,家乡有了什么变故?这些问题,是所有漂泊的客子在每一个日暮都会暗暗涌上心头的问题。所以体现出的是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阅读《黄鹤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日景,颈联写远景,尾联写夜景。
B.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C.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
伏。
D.全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
6.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答案】
5.B
6.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写出两点即给满分)
【解析】
5.A. 理解不正确。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近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夜景;
B. 理解正确;
C. 理解不正确。后四句是实写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浩渺烟波的景象;
D. 理解不正确。全诗抒发的是吊古怀乡之情;
故选B。
6.考查景物描写手法。诗歌中常用的景物描写分析角度有:意境渲染角度、画面角度、动景与静景结合角度、虚实结合角度、声结合角度、情景结合角度等。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也可这样分析:①全诗景中含情,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优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②写景气象恢宏,彩缤纷,诗中有画,具有高超的绘画美。诗篇所展现的整
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8.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答案】
7.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8.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解析】
7.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昔人”“空余”进行分析。
8.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赏析诗歌的景情关系的题型。颈联由景生情;尾联情景交融。注意先确定景情关系,之后再结合诗句分别分析景和情。
点睛: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再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10.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
9.B
10.“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