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黄鹤楼全诗赏析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名字的典故:武昌有一座山叫做黄鹤山(又叫蛇山),传说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又传说费祎yī(又叫“费文伟”)曾登仙驾鹤于此,故在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楼,名曰“黄鹤楼”。
首联从黄鹤楼名字由来的典故写起,引出黄鹤楼。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这里作者故意“以无作有,以虚作实”,一个“已乘”,一个“空余”,就有种岁月不再、物是人非的遗憾: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抹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黄鹤”的寓意:除了传说中的仙人所乘的“仙鹤”之外,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就是指“万事万物,一切事物”之意。
“不复返”的寓意:诗人故意“以虚作实”,除了表达“仙人不再”的遗憾感,更有种“生不逢时、岁月不待人”的感伤。
“白云”的寓意: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更是寄寓世事难料、世事茫茫的的慨叹。
“白云”加上“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白云”加上“千载”,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是别的,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本句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诗意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
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晴空万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诗作以“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境美: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黄鹤”的寓意:除了传说中的仙人所乘的“仙鹤”之外,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就是指“万事万物,一切事物”之意。
“不复返”的寓意:诗人故意“以虚作实”,除了表达“仙人不再”的遗憾感,更有种“生不逢时、岁月不待人”的感伤。
“白云”的寓意: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更是寄寓世事难料、世事茫茫的的慨叹。
“白云”加上“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白云”加上“千载”,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
二是绘画美:气象恢宏、彩缤纷
这首《黄鹤楼》达到了是“诗中有画”境界。首联用“仙人驾鹤”的典故引出黄鹤楼,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由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
落日暮江,形象鲜明,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音韵美:气韵连贯,铿锵有力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但诗人并没有完全遵循七律的规矩,例如:(1)重复用词,这是七律的大忌:“黄鹤”在前三句已经出现三次;(2)平仄不对:第三句“黄(huánɡ)鹤(hè)一(yī)去(qù)不(bú)复(fù)返(fǎn)”几乎全是仄声;(3)定声不对:第四句用“空(kōnɡ)悠(yōu)悠(yōu)”这样的三平调煞尾;(4)也没有什么对仗,似乎像是古体诗或歌行体。但是,因为它气韵连贯,犹如行云流水,所以读起来没有半点滞碍。
而且使用了许多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例如“黄(huánɡ)鹤(hè)”、“复(fù)返(fǎn)”是双声词(就是声母相同),“此(cǐ)地(dì)”,“江(jiānɡ)上(shànɡ)”是叠韵词(就是韵母相同)组,而“悠悠”、“历历”、“萋萋”是叠音词,整首诗读起来就显得声音特别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韵美。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让人叹为观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