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意象之比较
作者:刘燕燕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7期
摘 要:《诗经·采薇》的雪意象描写文约意丰,含蓄蕴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意象却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同时作者对雪意象的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显示了高超的写作才华,因而也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成为历代咏雪诗中的名品和精品。
关键词:《诗经·采薇》 唐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意象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惶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咏雪诗
驾彼四牡,四牡■。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经·采薇》是一首行役诗。全诗以一名老兵的口吻叙述故事:前三章描写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对家乡的思念,四五章描写了紧张的战斗生活,最后一章描写战争结束,这名老兵在返乡途中的见闻和感受。诗歌最后一章运用了雪意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首诗在艺术上属
于写实性作品,“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都是生活实景,并且,在描写雪意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杨柳依依代表出征时的季节,雨雪霏霏代表战争结束返乡的季节;杨柳依依代表的是春意盎然、一片繁盛景象,雨雪霏霏代表一片萧索孤寂、衰败的景象。这样,作者仅用两个名词性词组就很巧妙地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出征时是杨柳依依,表达的是精力奋发的精神状态,返乡时是雨雪霏霏,表达的是另一种心理状态:疲惫、寂寞、悲凉、苍老,这两种心理状态也恰与诗歌开篇的薇菜由嫩芽发出到苍老的状态相呼应,很深切地写出了战争对于主人公的心理磨炼,由开始的年轻好胜与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历经沧桑和对战争的厌倦。这首诗反映了人们最普遍的对于战争的心态,出征前一则对战争没有深切的感受,一则由于是正义战争,受到国家的号召和鼓舞;而真正面对战争时却又是另外一种活生生的现实了,战争意味着艰苦、寂寞、流血、死亡,于是,当主人公真正经历了战争之后,出征前的激情渐渐褪去,对待战争就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了,也就有了返乡途中的“雨雪霏霏”的独特的心理感受,这种阴沉的天气投射到了老兵的心里,于是就有了“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表达,没有一丝一毫打了胜仗的喜悦、荣耀与自豪,而是对自己、对战争充满了伤感和悲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