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篇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一语文组 曾韬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途径有多种,而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自古迄今都是为人师者的天职。而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乃当前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之必需。鉴于此,我们要根据语文教材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客观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态度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思想教育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效果,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的渐染,从而成为“四有”新人。
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一)渗透内容;(二)渗透途径。
一、渗透内容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阐明观点的,因此,“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名山大川、鉴赏历史文化、追寻伟人业绩、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让学生了解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传统文化,明确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伟大文明古国的思想感情。如讲授《内蒙访古》,让学生了解横亘我国北方的万里长城,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防御建筑工程;学习《张衡传》,使学生知晓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由此再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于人类文明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和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的优秀品质,激起学生对祖国的锦绣山河、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如讲读《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黄山记》,体会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和敢于迎难而上,不断前进的情怀;讲授《天山景物记》,领略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秀丽、雄奇壮观的大自然景和了解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让学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烈感染,体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与优越性。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的思想感情。通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的学习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启发学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坚定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信心。讲授《拿来主义》,启迪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批判继承古今中外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绝不崇洋媚外,而应为进一步繁荣中华民族文学艺术而勤奋学习。
(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泱泱华夏,悠悠五千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那些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爱国学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标高。而那些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崇高精神也颇值得我们弘扬。《崇高的理想》中为了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克服重重困难修成泽被后世的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的扁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精忠报国的岳飞;《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文天祥对祖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渝;《屈原列
(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我们的高中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而二十一世纪又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迫在眉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也刻不容缓。讲授《游褒禅山记》,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个中三昧;学习《
石钟山记》,要让学生认真体会“事不目见而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箴言;讲析《训俭示康》,要教学生明确“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道理,养成务行节俭,力戒奢侈的良好习惯;学习《伶官传序》要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警句。
记住这些名言,领悟其精髓,并付诸实践,定将获益匪浅,终生受用。
二、实施途径
既然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如此丰富多彩,那么,教学中通过哪些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可以通过课文讲授中对历史背景的简介,对作者生平事迹的了解、课文内容的小结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可以用李白自己的诗来连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此来讲述他不平凡的一生,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从而领会他浪漫、豪放、潇洒的情怀,学习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人
格。在进行《雄关赋》一课的小结时,可以这样说:“该文的落脚点在于从庄严肃穆、巍然壮观的山海关联想到了更重要的关、心中的雄关——信念——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也攻不破的雄关。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实践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而且是无可替代的。只要我们坚定沿着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走下去的信念,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不久的明天,我们的民族就会实现伟大的复兴,就会卓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让我们满怀信心,用勤劳的双手,凭无穷的智慧去建设,拥抱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明天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坚定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指南录
(二)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实施道德素质教育,仅靠课文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作文教学也是一条重要门径。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行德育。多年来,我针对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提供了一些作文材料,让学生进行写作,并使之从中受到应有的教益。如针对前些年社会上出现的“出国热”,我选取郎平、蔡振华、汪嘉伟等昔日的球星退役出国后,面对着祖国的召唤,毅然回国效力的材料,让
学生抒发感想,从中受到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学生“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思想,我选取柳宗元的《罴说》作为写作材料:“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
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罴,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使学生受到“不会增强本领而专门依仗外部力量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教育,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学生自立意识差的实际,我出了这样一则材料:清朝著名诗人,书画家郑板桥临终前让儿子给他蒸馒头吃,等儿子通过向人请教蒸好馒头端到他床前时,他已咽气了。他给儿子留下了这样几句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算不得是好汉。”由此让学生在受到应有的自立教育。凡此种种,使学生在作文中赞扬真、善、美,分辨假、恶、丑,受到了应有的思想品德教育,佳作迭出,不少被报刊采用了哩。这些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坚持有计划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施行德育,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启迪、激励、矫正、改正等作用。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实施德育。
由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仅靠课堂时间对学生实施德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以外的课外活动来补充配合课堂德育的实施,占领第二课堂这块德育的阵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