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解读及教学建议
摘要:《和大人一起读》作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个特栏目,编排在一年级上、下册中,有它特定的社会意义和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时,应明确这个栏目的定位,避免落入一些教学误区;应准这个栏目的立足点,有统筹观念、整体意识,把握好教学设计的要领。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 编排价值 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在一年级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后,均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将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这个栏目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学生在和大人共读的过程中,体会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如何剪窗花
一、栏目编排价值
说到《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首先要明确对“大人”一词的理解。这里的“大人”所指范围很广,不仅是父母、教师,也可以是 学生的其他家庭成员或亲友。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比一年
级学生年龄大的、有与之共读能力的人,都是这里的“大人”。在一年级编排这样一个栏目,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一)社会意义
目前,我国的社会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看,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相当少,整个社会缺少一些书香味。统编教科书设置这样一个栏目,意在加强亲子阅读,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从小培养起浓厚的阅读 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改变当前社会的阅读状况。阅读的重要性在今天似乎已不言而喻。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形成能 力,而且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正如温儒敏在《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一文中所说:“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给一生打底子的事情。”《和大人一 起读》作为统编教科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起点,作为给学生“一生打底子的事情”,应受到相应的重视。教师在教学时,站位要高,要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个角度去 审视和设计,这样整个栏目的教学才会有高度,才能体现栏目的价值。
(二)教学价值
1.发挥纽带作用
从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这个栏目可以说是一条纽带,一方面“承前”,处理好幼小衔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启后”,为后续年级开展课外阅读奠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 幼儿园来到小学,识字量十分有限,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有大人和他们一起读。这个栏目能够契合这一需求,让学生有一个过渡期,在大人的陪伴下开始阅读。同时,作为一个有力的抓手,能够在学生和大人共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2.埋下乐读书的种子
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有可能一举两得,既让学生考得好,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不妨在做《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设计时,把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想一想可以通 过哪些方式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同时从另一个方面反思,这样设计会不会打压学生的阅读
兴趣。总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的力量,帮助学生从小埋下好读书、乐读书的种子。
3.辅助拼音教学
拼音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和大人一起读》能够很好地辅助拼音教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好拼音,用好拼音。在学习拼音之前,《和大人一起读》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帮助学生准确发音,为拼音学习作铺垫。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和大人一起读》能够检测学生的拼音学习情况,让学生借助刚学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等知识,尝试自己拼一拼、读一读,体会拼音的作用。在拼音学习结束后一开始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可能并不理想,还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巩固、运用,教师可以借助《和大人一起读》,巩固学生的拼读能力,让学生体会借助拼音自主阅读的成就感。
二、教学误区分析
统编一年级教科书自2016年使用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就《和大人一起读》的一些教学
设计看,许多教师对这个栏目的定位和如何开展教学还是不够明晰,在教学实践中容易陷入误区。
(一)按常规课文教学
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究其根本,还是教师对这个栏目的定位不够准确,对如何开展教学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容易受常规课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文本内容挖掘过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要求过高,布置的学习任务过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学生体会不到和大人共读的乐趣,栏目的编排意图自然无法得到体现。比如,在教学儿歌《谁会飞》时,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儿歌的特点续编,这就超出了一年级学生的水平,甚至超出了阅读的范畴。在小学低年段,尤其是一年级,想要推进阅读,应该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而不是提出过多的阅读要求,打消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局限在课内 
《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容易出现教师包办和向课外延伸不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然后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再和家人一起读,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
有些流于形式,忽视了家庭在这个栏目的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前面已经提到,这里的“大人” 不只是教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不要将这个栏目的教学局限在课内,而要把这个栏目看作向课外延伸的窗口,注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发挥好家庭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化 
如果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好,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和教学的模式化有很大关系。《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很容易变得模式化,呈现固定的程式。比如,先导入学习,再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然后讲解分析,最后布置作业,回家和家人一起读。这样程式化的设计压制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缺乏趣味性,也很难体现这个栏目的价值和意义。建议教师在设计这个栏目的教学活动时要有整体观念,能从纵观整册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和设计,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设计要领
根据栏目编排价值和对教学误区的分析,笔者建议教师在设计《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活动时,应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一)整体意识
对于这个栏目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有的就是全局观念,能从整体把握这个栏目的内容,根据学情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1.根据学情逐渐由扶到放,适时调整共读形式 这个栏目的教学,整体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未学拼音前,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和拼音学习结束后。随着学生学情的改变,和大人一起读的方式方法也要做相应调整。在未学拼音前,学生刚开始学习汉字,识字量有限,教师要重 视“教读”,即大人读,学生听。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可以开始慢慢“共读”。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拼音单元,这个单元的《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剪窗花》。这个时候学生刚学了一部分拼音知识,教师可以先让他们自己尝试借助拼音读一读,看看会读哪些音,如果有不会读的,大人再教一教。到了拼音的巩固阶段,教师可以逐渐放手,鼓励学生“自读”,把文章读给大人听,和大人简单交流阅读感受。
2.统筹整个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协调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对于《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完全由教师在课堂上包办是不对的。同样,教师直接把 共读任务全推到课外,让家长去承担,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整体意识,协调好课 内与课外的关系,让课内
外的阅读教学能够相 互渗透,形成合力。比如,某篇文章是在教学 前安排学生先回家和大人一起读,后在课堂上交流和大人共读的情况,解决学生在和大人共读时没解决的问题。那么之后就可以换一种形式,教师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后让学生回家和大人分享、交流。教学形式不限,可视情况灵活调整,只要整个教学流程能平衡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可以。
(二)方法意识
《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应以方法为要。倘若没有方法的指引,这个栏目可能就会成为 “无源之水”,难以体现它的价值。
1.核心方法就是多读,以读代讲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的蒙学教育就是以学生读为主,先生很少讲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文教学,也是注重让学生一篇一篇地读。《和大人一起读》的学习和 课文学习应有所区分,教学的重点就是大人带 着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在大人的陪伴下自由轻松地阅读,不附带太多的学习任务,保护他们阅读的兴趣。
2.根据文本特点灵活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栏目编排的内容基本上不是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儿歌、童谣,就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或寓言,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贴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够很好地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共读方法,避免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模式化。笔者将一年级上、下册编排的《和大人一起读》的所有篇目以及可以采取的共读方法整理如下,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
同时,教师要注意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在向课外延伸的时候,设计一些“共读单”,提供恰当的共读方法,家长拿来直接就可以用,或者可以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操作。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差异比较大,教师如果不提供一些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可能就2020年第9期 22教材解析会流于形式,学生在共读过程中很难有收获。
该共读单提供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和步骤,家长看到后就会比较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和孩子共读这篇文章。就讨论的话题而言,共读单也给出了可供选择的内容,家长还可自行设计一些问题,体现了这个栏目教学的灵活性。
(三)拓展意识
《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是不少于五万字。教科书提供的阅读材料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课本,要适当向外扩展。统编教科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高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该栏目 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适当选一些同 类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去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比如,教学《妞妞赶牛》时,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其他的绕口令(如《小云骑牛去打油》),让学生和家人一起读一读,运用在课堂上学过的一些方法。教师要注意扩展阅读不要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附带太多的任务。
(四)评价意识
“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这是《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评价建议的一段话,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评价的作用。教师在落实《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时,要注意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可以设定一个长 期、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引导学生持续不断地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