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毕淑敏散文比喻的独特
作者:李文芳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2
        摘要:在诸多的当代作家中,毕淑敏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和影响。她自己认为是率性而为,可正是这样的率性而为,读者才感受到了她的散文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没有矫情造作的痕迹。笔者试图通过探析毕淑敏散文中比喻的独特性,来体会作家独特的人生感受。
        关键词:毕淑敏 比喻
        一、散文比喻中的医生
        毕淑敏自己写到:若干年后,当我在某一个傍晚开始写作散文的时候,我无可逃避地沾染上了医生的痕迹,犹如我们清晨走过草地,鞋子被遍地露珠打湿,许久许久不曾被风吹干。”[1]可见做医生的阅历对毕淑敏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这样,红柳的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幅镂空的恐龙骨架。毕淑敏散文……今年
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离太阳最近的树》)
        在海拔五千米的荒漠皱褶里,在酷寒和缺氧的环境里,红柳居然生存了下来。作者对红柳顽强的生命是珍惜的、欣赏的,可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了生存的需要,硬是要将红柳及其强大坚韧的根挖出来当柴火烧,这件事在看来,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所以对红柳的挖掘,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把红柳的根比喻成了一幅镂空的恐龙骨架,把被挖走红柳的沙丘比喻成了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睁着的空洞的眼睑骨架摘眼球的故事,显然在医生工作中最多,作家写作的时候,跳入脑海的第一个感觉恰恰是来自阅历的第一个感受,做医生的人生体验会不时地进入作品中,于是比喻具有了医生彩。
        又如:先要用硬毛刷子蘸着肥皂水,一丝不苟地直刷到腋下,直到皮肤红到发痛,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恨不能把你的胳膊收拾得像一根搓掉了皮,马上准备凉拌的生藕。……由于酒精强烈的脱脂作用,手臂也像枯树干,失去少女特有的润泽。……消毒过的手已被管制,我俩就像卸去双臂的木偶,无法接触自己的皮肤。(《指纹状的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