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运抟 《香港与大陆当代小说创作比较》   
学习与探索 , 200006
文摘:香港文学和大陆文学,历史上本就关系密切,大陆改革开放后则交流愈加。其间,两地小说创作的交流,小说读者的接受情形和审美反响,尤其引人注目。大陆的当代小说创作和研究,对香港文学界和大众读者一直颇有影响;反之 ,当代香港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 ,在大陆亦有很大读者市场 ,并为评论界高度重视。由于同一母体文化,加上两地各种联系密切,因此两地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严肃小说领域、通俗小说领域、作家心态等方面,便有不少共同点。但因为社会制度毕竟不同,文化消费毕竟有异,两地小说的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便又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异同处,都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地方。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当代大陆小说和香港小说各自的创作特点和审美短长。但长期以来这种富有意义的比较性研究却又很缺乏,确实需要加强。
2、马雪飞 ,《同根同种异地异步异花同香—大陆与台湾现当代小说比较》
期刊论文 ,《小说评论》,20085
文摘:大陆与台湾在文学尤其小说方面,发展轨迹同中有异。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发展分期、反封主题、叙事风格、章回体运用、系列小说五个方面。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叙述方式、散文化小说、文体样式等方面。但台湾与大陆文学的同根、同构关系,在本质上,反映了海峡两岸的地缘、血缘、亲缘和史缘的联系,同时也在深层次上映现了海峡两岸一脉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共识性的文化心态。可以说,台湾与大陆文学属于同源流、同一系统的文化。比较其小说的异同有助于弘扬其中优秀的东西,让华夏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3、丁伊莎   《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
学位论文    湘潭大学   20025
文摘:虽然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源于同一母体,但由于两岸长时期的隔离,加上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因此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就产生了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峡两岸的文学语境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步性;二是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与理论的方法时产生了差异。大陆女性主义批评家力图从本国现实出发,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台湾的女性主义者则倾向把西方的女性主
义理论直接运用于自己所创作和分析的文本之中;三是在理论的实践上产生了差异,西方女性主义者倡导的基于女性身体与欲望的“女性写作”或“女性话语”以及有关“同性恋”、“双性同体”的批评模式,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者对此的侧重点和批评的程度有所不同。海峡两岸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境遇和文化传统。她们基本上是持着一种社会、历史评的方法,从“女性主义阅读”和“女性中心批评”这两条路径展开,只是在具体的研究和运用上产生了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为海峡两岸的批评家对创建具有中国特的女性主义理论扩大了视角,提供了材料,也为世界文坛增砖添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刘贤汉  《“唐山流寓话巢痕”—杨若萍《台湾与大陆文学关系简史(1652-1949)》评述》    期刊论文   《华文文学》   20054
文摘:杨若萍博士的《台湾与大陆文学关系简史》一书,以详实的史料勾勒两岸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将大陆文学看作是台湾文学的母体,以批驳强行将两岸文学分割开来的“本土文学论”论者的错误论调。其立论之平实,论证之谨严,足为细辨“巢痕”之力作,也使我们这些置身岛外的人们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与走向有了相当清晰的了解。中国文化就是台湾的本土文
,在追求本土化的过程中,台湾不仅不应抛弃中国文化,还应该好好加以维护并发扬,如果硬要切断台湾和中国文化的关系,那分割之处必是血肉模糊的。”表明在台湾的年轻一代研究者中,至少还有一批学风严谨,并对中国文化葆有长久热情的学者
5 、《试论大陆与港台文学之间的立体观照》
邵红梅: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
摘要: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学,基木上是以汉语或华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自然会受到同一类型文化的影响,产生较多的美学及文化的默契与共识。两岸三地各自不同发展趋势的都市文学与他们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些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城市又在各种层次上存在着某种联系。港台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它们的文学形式怎样变化,它们依然与大陆文学属十同一系统。
6、《从跨文化角度看台湾现代诗的语言策略  》
杜心源; 李汝成; 齐鲁学刊 , 200004期   
毕淑敏散文
摘要:西方现代艺术对语言本体化、自由化的确认使现代诗歌创作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不必再附庸于自然的外观和规律。这对中国新诗的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新诗创作过分强调语言秩序与现实外观的吻合 ,始终没有脱离语言的逻辑性和经验的明彻性。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现代诗人是中国新文学创作中第一批自觉地探索语言的非逻辑形式、意象指涉的丰富性、审美诗境与客观实境之区别的开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从“超现实主义”出发创造一个不受自然律拘禁的“精神世界” ,使中国新诗产生了超越前人创作的审美冲击力。在理论上对“可解”与“可感”的区分表明台湾现代诗人已真正获得了现代意识 ;在创作中以“语境”印证“实境”则帮助我们更深切地认识现实的真理。台湾现代诗人较之前辈新诗人更重视诗歌的美学性 ,这是中国新诗观念发展成熟的体现
10、《论王安忆和李昂性爱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孙辉,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4卷第1
摘要:李昂王安忆小说中都有大量性爱描写,她们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质疑两性关系中男女的不平等地位来颠覆传统社会男权主义由于她们置身不同的文化语境,两者在性爱描写中又各具特。在王安忆笔下,性,对女性来说,是男性在男权社会中获得统治权利的手
段。与李昂相比,王安忆的性描写充满暖调。她小说中的女性在性爱中的被动角被置换,展示出女性内心深处对性爱的渴望。而李昂并小单纯从女性自身的性感觉出发,也小是用私人化的女性话语写作,而是把它纳入社会框架,着重描述社会把女人逼到孤独和异化的境地。 李昂通过性爱描写达到反叛男权统治、颠覆男权文化的目的。
8、《老舍与梁实秋幽默散文比较》
钟燕,文史,2010.03(上旬刊)
摘要:老舍的幽默散文表现出平民式的幽默,大多从文化视角切入,透视社会的人心世态,揭示国民性的弱点,他的幽默散问始终把同情和爱献给“弱者”和穷人,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语言的“俗”,以“俗”的文学语言写出精美的文章,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而梁实秋的幽默散文则是一种贵族式的幽默,温柔敦厚,受英美绅士风度的影响。笔锋时时节制而不能畅所欲言,文章有一种闲适的书卷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两人的幽默散文都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二人的出生、经历、审美观不同有关。
9、《大陆和香港女性文学之再比较 》
张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4
摘要:池莉和亦舒是当代分别活跃在大陆和香港文坛具有突出代表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女作家。虽然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不尽相同,作品也因之产生了很大的反差,但是如果将她们的创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许多基于文化、社会背景基础上的相似点。本文通过对香港女作家亦舒和大陆作家池莉的创作在意蕴层面和文本层面的比较。来阐释香港女性文学对大陆母体文学的继承和突破,以及百年来受异质文化思潮影响而形成的独特文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