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救树 毕淑敏 ①路旁那棵杨树,恹恹站着。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夜风掠过,残缺的树冠发出声响,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息。 ②它为何如此羸弱? ③疑问坠得我傍晚散步的鞋底涩了。就算苗圃培育的先天有所不同,移栽街旁时,挑的植株也必大小相仿,怎么几年时间,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呢? ④有的时候,命运其实就是一种位置。那树在一人多高的位置,横空翘出一道水平树杈,拳头粗细,孤零零地探着,竟是天造地设的一副单杠。其下青砖铺路,任凭虎步龙腾。过往行人,突然觑到这天然的运动场,便被诱惑,猛跑几步,蹭地一蹿,攀着树杈荡上去。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 ⑤青杨全身哆嗦着,久久无法在摇撼下平息。叶片好似千百面残破的铜镲,交错扑打。树干猛烈地痉孪,每一条根须都被摇离热土,水脉从底层崩断…… ⑥我对先生说,不散步了。守在这棵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 ⑦然而,无奈。总是每晚守候,还有漫长的白天无法看顾。终不能24小时连续为这树值班。于是在家中把刀磨得寒光迸射。先生问,不会在策划一件谋杀案吧? ⑧我答,你猜得不错。 ⑨先生惊,目标何在? ⑩我说,长街畔那棵青杨。 ⑪先生正道,砍树犯法。 ⑫我说,只是断掉那树的臂膀。丢卒保车,让企图翻杠的人无所依托,青杨才有一线生机。 ⑬先生建议,利斧比钢刀好。 ⑭我说,朗朗乾坤,拎着一把阔斧街上行走,太招人耳目。还是袖里藏刀来得简便。 ⑮先生道,树杈高过头顶,你如何砍得到呢? ⑯我运刀成风,比画着说,助跑几步,凌空一跃,大功便告成。 ⑰先生边躲闪边冷笑,你是谁?烧火的杨排风或是侠女十三妹吗?需带一张便携式折叠凳,择一个晦暗的子夜,若天降大雾就更理想了。你瞭望,我动手,手到擒来神鬼不知。 毕淑敏散文⑱于是夫妻磨刀霍霍,焦急地等待月黑风高的日子。每逢路过孱弱青杨的时候,都对它轻声说,再坚持几天啊,就要为你刮骨疗毒了。 ⑲谁知我突然病了,辗转医院。数月后复出,迫近青杨时,几乎不敢偏头。遗它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恐已近柴薪。 ⑳想不到,青杨依旧屹立长街畔,竟比以前挺拔简秀多了,沁出蓬勃生气。细细察看,那只肇祸的长臂,已被人用锯齐根断去,茬口森然。青杨像因公致残的青年,早从伤痛中振作,尽管身影还有些仄斜,头颅已然高昂。 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 1.选文前三段,突出了杨树怎样的特点?结合相关语句,说说①③两段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它的特点。 2.为了“救树”,“我”和先生做了哪些努力?最终的结果怎样?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 4.文章结尾写道:“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联系全文,说说“我”和先生因为什么而惊叹。 5.从“救树”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像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是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些什么,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 阅读名著不可以在太快乐的时光。人们在幸福的时候往往读不进书。快乐是一团粉红的烟雾,易使我们的眼睛近视。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而成的珍珠。 阅读名著也不可在太富裕的时刻。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就慢了。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都可忘却。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 (选自2009年9月22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16.第 4 段说到“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请根据文意,解释“苍老”和“年轻”的意思。( 4 分) 苍老: 年轻: 17.文章写阅读的感觉“有些像吃”,这与“阅读是一种孤独”,有怎样的关系?(4分) 答: 18.为什么说“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4 分 ) 答: 答案: 16.苍老:指阅读时对先哲曾经的人生岁月的体验;(2分)年轻:指阅读后自我获得的精神享受。 17.头脑觅食与头脑阅读都是独立的体验,都是个体的渴望。(2分)写作与阅读都会在孤独中饿着肚子,如此才能彼此心灵相通。(2分) 18.真正的阅读,需要独处,孤灯和清茶相伴;(1分)需要超越,有些不快和饥饿。(2分)进而听懂灵魂的私语。(1分) |
青虫之爱
毕淑敏
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我们都屏气等着那心惊肉跳的一喊,不料什么声响都未曾听到。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作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摘青椒的时候,突然从蒂旁钻出一只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一样扔出老远。待柿子椒停止了滚动,我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个小虫,何必如此慌张。”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
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一般人绝看不出来破绽。”
“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小时候是不怕虫子的。有一次妈妈听到我在外面哭,急忙跑出去一看,我的手背又红又肿,旁边一条大花毛虫正在缓慢地爬走。我妈知道我叫虫子蜇了,赶紧往我手上抹牙膏,以后,她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
“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我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像以往一样的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智也是从来没有的清醒。
“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
“我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了解了当年我的妈妈,让我一生对虫子这种幼小的物体骇之入骨,一方面保护了我,一方面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把一种新的恐惧,注入到我的心里。如果我大叫大喊,那么这根恐惧的链条,还会遗传下去……”
“我颤颤巍巍伸出手,长大之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虫子的体温,比我的手指要高得多,它的皮肤有鳞片,鳞片中有湿润的滑液一丝丝渗出,头顶的茸毛在向不同的方向摆动着,比针尖还小的眼珠机警怯懦……”
女友说着,我在一旁听得毛骨悚然。只有一个对虫子高度敏感的人,才能有如此令人震惊的描述。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暇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
“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毕淑敏《青虫之爱》阅读题目
1.文中说“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我为什么“愕然”?
2.文章多处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请任选一处描写人物动作或心理的文字,在文中用波浪线标出,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中我和女友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文章着力描写的主要人物?为什么?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如果女友怀中的女儿长大后听到这个故事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请合理想象,将女儿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毕淑敏《青虫之爱》阅读答案
1.因为我被虫子吓坏了,而旁边的“见虫就晕”的好友却一反常态,没被吓到,使我很吃惊,所以“愕然”。
2.“我颤颤巍巍伸出手,长大之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 动作描写,体现出女友对虫子的极度害怕,但为了怀中的女儿还得强忍,从而体现母爱的伟大,母亲的伟大。
3.主要人物应是“女友”。因为女友从“见到虫子就晕厥”到“敢去抚摸观赏虫子”的巨大转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从而体现出母爱的神圣,母亲的伟大。
4.“谢谢你,妈妈,为了我你竟要付出那么大的勇气,是你没有让这种恐惧,也注入到我的心里,谢谢您!”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毫无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