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化教育教学实施计划
为深入贯彻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省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数字城市建设要求,以信息化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激发新发展内生动力,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的核心,融合创新和底线思维,坚持优化改革和长效机制,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率先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立德树人原则。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基于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数字创新原则。发挥数字创新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变革和科研创新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
统筹推进原则。坚持实践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强化教育信息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围绕数据、技术、系统、网络、管理等方面安全,抓住信息化要素,将业务应用摆在突出优先位置,以重点项目和试点示范统筹整体推进。
制度先行原则。 坚持制度创新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开放包容和统筹推进思想,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学管理和教育治理模式的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信息化教学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符合“数字”发展需要的教育新生态。建成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智慧教育环境;形成面向每一个学生
提供优质、灵活的教育供给和服务格局;教与学方式普遍优化,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智能治理水平大幅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教育信息化有力促进数字校园普及支撑传统学校数字转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强人民众对更多更好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主要任务
(一)促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融合
1赋能全学段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革新,实现融合创新。鼓励高校积极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实践和应用研究,积极发展“互联网+教学”“人工智能+教育”,探索推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学前教育重点发展智能监管,家校互动,游戏化的教学应用;基础教育重点推进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赋能课堂教学,助推“双减”提质增效和优质均衡,构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泛在可选的终身学习数字生态引导职业院校基于未来工作场景,构建虚实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教学空间和实训教学环境,辅助教师高质量教和学生自主地学
2建设应用多样化课堂资源。紧跟技术和社会发展步伐,结合学科实际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推进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应用,将新技术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学科课程,调整学习内容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名师名校课堂资源在区域及全省范围内共享,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和组合应用,支持教师实现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力争实现名师名校课堂资源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全知识点。着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特化,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综合课程、主题课程、等跨学科、融合性课程。
3优化网络学习空间供给。推进在线教学,遴选名师开设优质课在线课堂,探索高校面向中职学校开设先修网络课程,逐步形成“区域共享课程+校本特课程”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探索学生在线学习学分认证,创新课程应用机制。建设面向广大师生的实名制网络空间,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汇聚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和应用服务,提升教育教学支持能力。推动学校、师生常态化应用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学校利用空间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空间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校本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支持适龄学生运用空间开展泛在、个性线上学习,推动空间数据的便捷管理和共享,强化学习数据的分析应用依托空间推动网络教研活动的普遍开展,带动一线教师广泛参与交
流研讨。鼓励教师利用空间开展知识管理、资源建设、移动教学、在线同步教学、网络研修等教育教学活动
(二)推进教育数字化设施建设
1、打造大数据教育专网。深化教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根据“一数一源、动态更新”原则,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已有建设基础,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原则建设教育专网,全面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统一规划管理网络地址和域名,提升公共网络与教育专网的跨网访问速度,提供快速、稳定、绿、安全的网络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便民服务领域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等政务(校务)服务入口,聚焦新生入学、就业服务、教育缴费等民生热点,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进教育系统办公数字化应用,加快推进移动办公,实现政务运作高效协同。
2、升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与推动基于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推动各地积极保障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维护和更新,继续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
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智慧教室等信息化环境,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规范化建设、融合创新,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和数据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
3、推进“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加强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基于教育部“一校一码、一人一号”的数字认证互联互通互认体系,以及社会用户实名认证服务体系,推动各级各类“互联网+教育”平台的统一用户管理,实现集中授权和单点登录。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设在线教学名师空间,认定“互联网+教学”教学改革案例、示范课和新形态教材,促进“互联网+”课堂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