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鉴赏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种⽂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黄庭经》。《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王献之合称为“⼆王”。⾏书起源于楷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种书体,⽤笔简洁,字体较放纵流动。
兰亭集序书法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个地⽅,总是跋⼭涉⽔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门边甚⾄厕所的外⾯,都摆着凳⼦(这些想象⼒虽好却不是晋时之罢设),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凝眉苦思,以⾄废寝忘⾷。
先后从师于出⾝书法世家的卫夫⼈和叔⽗王廙,以后⼜博览了秦汉篆⾪⼤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摹⼿追,⼴采众长,冶于⼀炉,创造出"天质⾃然,丰神盖代"的⾏书,被后⼈誉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远,⼜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晚年书法炉⽕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东晋有⼀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三⽇,⼈们必须去河边玩⼀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三⽇,王羲之和⼀些⽂⼈,共四⼗⼀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家⼀⾯喝酒,⼀⾯作诗。
这天,天朗⽓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在⼭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众⼈在崇⼭峻岭、茂林修⽵、⾃然清丽的景⾊中,引以为流殇曲⽔,⼀觞⼀咏,畅叙幽情。王羲之⾯对良⾠美景、⾼朋挚友,⽤蚕茧纸、⿏须笔,乘兴为他们的诗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亘古"的序⽂,记叙兰亭周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死⽆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三百⼆⼗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兰亭序》也被书法界奉为中华第⼀⾏书。唐太宗李世民千⽅百计得到此帖后,爱不释⼿,将其作为陪葬品埋⼊昭陵,世间从此便⽆《兰亭序》。
《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个"之"字皆别具姿态,⽆⼀雷同。⽤笔以中锋⽴⾻,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韵⽣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古今第⼀,其字皆映带⽽⽣,或⼤或⼩,随⼿所出,皆⼊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博的⽂化素养和⾼尚的艺术情操。通篇字体遒媚劲健、飘若浮云、矫如蛟龙;字态疏朗如清风明⽉,抒发了晚年时王羲之对于⽣死⽆常的感慨。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神采飞扬、温润典雅、⽓韵⽣动,平和⾃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评⽈:“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
字书写从实⽤引⼊⼀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且能表现书法美。特别是⾏书《兰亭序》有如⾏云流⽔,潇洒飘逸,⾻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四字,每⼀字都姿态殊异,圆转⾃如,使⾏书艺术光照千古。王羲之的⾏书作品俊逸遒劲、神采飞扬、温润典雅、⽓韵⽣动。
(图⽚源⾃各⼤拍卖公司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刊载该⽂章内纯属学术交流,不做商业⽤途,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