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
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
趣闻
灶糖
腊月二十四
扫尘
史料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接玉皇
赶乱岁
照田蚕
千灯节
4腊月二十六
5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腊月二十七
6腊月二十八
7腊月二十九
祭祖
1 /7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小除夕
8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 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 “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 的仪式,击鼓驱逐疫厉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 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 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 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 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
德 (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 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 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 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 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
2 /7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象, 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 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 而得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 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
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 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 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 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 在纸上。桃木的颜是红的,红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 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 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 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所 以,一到大年三十,人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 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 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
3 /7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
着木板印刷术 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 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钟馗送福》、《天官 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年画、以满足 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 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 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 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 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 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 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 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 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 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 到深夜。还有的人家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据 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来 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9正月初一
4 /7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开门炮仗
拜年
给压岁钱
占岁
贴画鸡
聚财
10正月初二
祭财神(开斋日)
姑爷节
11正月初三
羊日
烧门神纸
谷子生日
小年朝
12正月初五
迎财神
路头神
送穷
开市
13正月初六
石头生日
5 /7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