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楷,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交流总结 拓展应用 观察临摹 理解背诵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 ||||
第1课时 | ||||
课型:新授 | 执行时间: 月 日 | 执教: | ||
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板块一 谈话导入,聚焦民风民俗 师:“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民族文化各具特,斑斓多姿,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通过本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体验到了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民风民俗是我们这一单元课文的总话题。课文都学完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起来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板书:语文园地) 板块二 交流平台,提炼详略之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到“交流平台”,自由读一读,说说“交流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 活动一:自由阅读“交流平台”,说说我们在“读”和“写”文章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读 分清楚主次 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写 安排好详略 把自己习作的中心表达清楚 生:交流平台告诉我们:我们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师:比如呢?本单元哪篇课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生:《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是略写的。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因为详写的这几天是北京春节的高潮,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所以要重点写。而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没什么特别的,所以就没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师:而且即使是详写的腊八、正月初一这几天,作者也没有把这几天的活动样样都铺开写,而是怎么写的呢? 生:重点写一天中最具特的一两个民俗活动。 师:看来,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那么,请大家再回忆一下,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又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生:第2课《腊八粥》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了喝粥的过程。详写等粥展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时的急切心情,而八儿越馋,也越能表现出腊八粥的好吃。 生:第4课《藏戏》详写了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略写了藏戏的传承和发展,这样安排更能体现出藏戏的传奇彩和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师:是啊,只有详略得当,才能重点突出。(板书: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学会分清文章的主次,这样才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师:如果我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应该怎么做呢? 生:写作文时,要先想好重点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可以写得简略一点儿。 师是啊!只有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板块三 词句段运用,提升语用能力 师:学习了阅读和写文章分清文章主次、合理安排详略的方法之后,下面让我们进入到新的板块——词句段运用。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题的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本例题) 生:我发现这两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都相近。第一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第二句中的加点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师:既然意思都差不多,那为什么不用同一个词语呢?岂不是更简单吗?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对比读读这两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勇夺第一,思雨在跳远比赛中勇夺第一,宁宁在游泳比赛中勇夺第一。 生:我发现如果都用同一个词语来表达的话,就会显得有些啰唆和重复,让人感觉作者的词汇量很少,语言比较贫乏。 师:是啊,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可以避免重复,让语言表达更丰富、更多样,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同义反复 丰富多样)让我们通过一个题目来试一试这种表达方式吧。 活动二: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 人潮汹涌 ),南锣鼓巷( 摩肩接踵 ),什刹海( 熙熙攘攘 )。 2.花园里,各的月季花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 吐露芬芳 ),热情的杜鹃花( 绽放笑容 ),美丽的海棠花( 傲然盛开 ),到处花香醉人。 师:这两个句子分别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给出的两个提示词“人头攒动”和“欣然怒放”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第一个句子中“人头攒动”是说人很多,所以括号里要填和它意思相近的词;第二个句子中“欣然怒放”是说花开得很灿烂,括号里要填和它意思相近的词。 师: 那么括号里分别可以填哪些词语呢? 生:第一个句子中可以填这些词语:人潮汹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等;第二个句子中可以填这些词语:吐露芬芳、绽放笑容、傲然盛开等。 师:你的词汇量真丰富,给你点赞!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汉语的语言表达是极为丰富和多样的,在今后的日常口语或书面表达中,我们也可以像这样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让我们的语言生动起来,让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 师:中国人不仅注重语言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讲究语言的吉利。如日常习俗常常追求一个“好口彩”,就是要说吉利话。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中国的风俗的寓意一般都很吉祥,都是表达很美好的愿望。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表达美好愿望的吉祥话有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说“万事如意年年高”,不说其他的?寓意和风俗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因为“年年高”的“高”和“年糕”的“糕”谐音,而且两个词语都有“年”。 师:看来这些风俗的寓意除了是吉祥话以外,还往往和风俗名称谐音,这样就显得更有趣了。(板书:习俗谐音 寓意吉祥)你知道下面这两个风俗的寓意吗?(课件出示:“过年的时候吃鱼”“建筑上雕刻蝙蝠”) 生: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生活富裕,年年有余。 生: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是福,福气盈门。 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包含谐音又有吉祥寓意的习俗呢?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说一说吧。(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 生:过年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寓意除旧布新。春节倒贴福字,寓意幸福已到。二月二剃龙头,寓意一年都有精神头。 师:这些习俗都通过谐音的方式,代表着吉祥的寓意,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搜集,把你最感兴趣的记录下来,做成资料卡相互传阅。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展开教学,重在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回顾《北京的春节》让学生交流领悟到详略得当的好处,在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体会到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妙处,并做了拓展练习;同时还和学生一起搜集记录了寓意吉祥的习俗,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设计意图 总结本单元所学课文,紧扣“民风民俗”语文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在交流讨论、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把分清主次和安排详略落实得更扎实。 设计意图 汉语的表达是极为丰富、多样的,同时中国人又特别讲究语言上的吉利,追求“好口彩”。此环节通过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语的情境练习,以及搜集记录寓意吉祥的习俗,既锻炼了学生词句段运用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紧扣了本单元人文主题。 | |||
第2课时 | ||||
课型:新授 | 执行时间: 月 日 | 执教: | ||
1.认识并临摹行楷,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2.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板块一 日积月累,学会惜时奋进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阅读中分清文章主次、在写作中合理安排详略的读写方法,也学会了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感受到了汉语丰富、多样的美,以及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了解了一些民间习俗,明白了习俗的美好寓意。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乐府民歌,去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吧!(板书“语文园地”,课件出示《长歌行》原诗带“2/3”节奏划分。)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特别要注意“葵、晞、焜、衰”等字的读音。然后同桌合作朗读,一人读一句,听的人注意纠正。(生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读熟了这首诗,我们来看看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呢? 生:有青青的向日葵、早晨的露珠。 师:“朝露”就是早晨的露珠,“待日晞”是什么意思? 生:我课前预习通过查资料知道了“晞”是阳光照耀的意思,“待日晞”就是等待着阳光的照耀。 师:谁等待着阳光的照耀? 生:向日葵,还有向日葵上的露珠。 师: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生:春天。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阳春布德泽”,我从“阳春”一词中看出来的。 师:是的,“阳春”就是指春天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此时的太阳照射着大地,好像给大地布施了恩泽,使世间万物仿佛都充满了光辉,用诗句说就是—— 生: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师:在这两句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可是,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能永远停留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不能,我是从后两句诗中看出来的: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师:是啊,“焜黄”就是指草木凋零枯黄的样子。春天虽美好,却不能永远停留,一到了秋天,草木就会凋零枯黄,这令作者感到十分害怕,所以他说“常恐”。 师:令作者担忧的除了季节不受控制地由春天到秋天,草木由绿变黄,万物由盛转衰,还有什么也令他十分忧虑? 生:还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意思是说河流由西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从东往西流回来呢?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流回来,所以作者为此也感到十分忧虑。 师:是啊,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复归,这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和变化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此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生是短暂的,时间一去不复返,如果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等到老了再后悔也晚了。 师:所以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复归这些自然现象,来告诫我们时光易逝,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奋发向上。(板书:时光易逝 奋发向上)请同学们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做题,相机指导。) 活动一: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1.《长歌行》中的诗句“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 华叶衰 ”,从明媚的、灿烂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写到萧瑟的、枯败的秋景,这种变化让我们明白了世间万物都会由盛而衰。 2.《长歌行》中,作者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鼓励人们年轻时抓紧时机奋发努力,不要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只能心生后悔、徒生伤悲的诗句是:“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好地理解了这首诗,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读这首诗,并尝试背诵。(全班齐读,学生自由背诵,同桌互背互评,随机抽选学生代表背诵。) 师:除了以上这首《长歌行》,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劝人惜时奋进的诗词,请大家拿出课前预学单第2题搜集的资料,一起来分享一下吧。(学生先汇报展示,教师后出示学习单预设答案让学生读。) 师:全班齐读这些关于劝人惜时奋进的诗词。(生齐读) 师:大家再读一读《长歌行》这首诗,尝试背诵。(生自由读,指生背诵,全班齐背。) 板块二 书写提示,尝试书写行楷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和背诵了《长歌行》这首诗,现在我们要一起来写一写。不过今天写的有点不一样,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字体来书写。 长歌行 长歌行 汉乐府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瞧,老师这里有两个版本的《长歌行》,仔细观察对比,你发现它们在字体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个版本的字体比较端正,横平竖直;第二个版本字体不是那么横平竖直,比较圆润,笔画有些变形了,有些笔画还是连在一起的。 师:是的,这是两种不同的字体,第一种是我们常写的正楷字,第二种则是行楷字。老师这里有一个行楷字的书写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一会儿说说你们的感受。(课件播放《长歌行》行楷书写视频) 生:我发现行楷书写时有些笔画是连在一起的,那些笔画很多的字一两笔就写完了,这样可以提高书写速度。 生:我发现行楷书写非常流畅,特别潇洒飘逸,感觉很帅气、很美观!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请同学们看到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指名回答) 活动二:欣赏书法作品,完成练习。 下列书法作品中,用行楷写成的是( C ) 2.行楷字体的特点是( BD ) A.形体方正 B.行笔流畅 C.笔画平直 D.笔画相连 E.骨力遒劲 师:同学们都了解了行楷的书写特点,其实用行楷写字,不仅能提高书写速度,还能展示汉字不一样的美。(板书:书写流畅 美观便捷)我们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有一定的写字基础,到时候毕业考试也会要求我们写字有一定速度,所以同学们可以尝试学习书写行楷字。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认真观察课本上沈从文先生的这段话,思考:哪些笔画是连起来的?怎么连的?是“实连”还是“虚连”?哪些笔画有所变形?先在课本上摹写一遍,再在自己的本子上临写一遍。(学生先练习书写,后进行作品展示、交流。) 在第2课时的教学中,我把课堂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和书写临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既积累了古诗,学到了人生哲理,又认识了行楷字体,感受了汉字的优美,提高了书写速度。教学高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设计意图 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主要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诗意、感受诗中蕴含的哲理,在背诵中积累古诗,并检查学生的积累运用和课外拓展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 腊八的诗句教学中增加了一个正楷字和行楷字的对比环节,使学生在对比中直观感受到行楷的特点。同时,临摹完书上给的书写材料以后,让学生用行楷默写《长歌行》,既巩固了日积月累的默写,又巩固练习了行楷,一举两得。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