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
项目
内容
作者
老舍: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重点字词
多音字:咽yàn(咽下)   yān (咽喉)
哄hōng (哄笑) hǒng (哄骗)  hòng(起哄)
塞sāi (瓶塞 ) sài(边塞)
字音:浓稠(chóu) 搅(jiǎo)拌 褐(hè) 侯(hóu)门
近义词: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各形各—各式各样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词义: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gēng)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改变,改换。
重点句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农业展览会” 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要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语言充满浓浓的“京味儿”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第二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课文结构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以时间为序,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其中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些日子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最能表现北京的独特习俗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北京为背景,读着他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风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生活气息。
拓展积累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谚语说明了腊八的诗句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传统佳节除了春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体现清明节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体现重阳节的诗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