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
【--文秘基础】
导语:汉语拼音方案虽然是按照拉丁化的原则制定的,但是这个原则贯彻得并不 __。以下是为大家的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非拉丁字母的使用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使汉语拼音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在计算机出现以后,这个问题表现得就更加地突出。拉丁字母信息处理技术和设备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如果我们使用了非拉丁字母,我们就不能直接使用很多现存的拉丁字母信息处
理技术和设备,我们得另起炉灶或对它们进行改造,这就要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要花费大量宝贵时间。因此,从汉语拼音方案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不断地在想法使其 __的拉丁化,以适应各种实际应用的需要。
第一类非拉丁字母ü和ê,前者很多人用yu或v代表,后者用得很少,本人未见到过为它设计的拉丁化表示法。
第三类非拉丁字母是本来就可以完全不使用,采用它相应的双拉丁字母形式就行了。从这么多年的汉语拼音实践来看,第三类非拉丁字母可以说是基本没有进入实际使用,人们也没有因为缺了它们而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甚至根本就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然而,第二类非拉丁字母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方案中也没有相应的拉丁化表示法。怎么办呢?
一种办法是干脆不标声调。但是,不标声调就会产生大量的同音字词,既不能为汉字准确地注音,也难以让人准确地理解不标调的纯拼音写成的文章。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和西方语言的轻重音在语言中的地位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在英语中一般的单词只有一个重音,音节较多的单词可能还有次重音,重音有时用来区别词性,但很少用来区别词义,因此不标明重音也很容易记住重音的位置,也不会引起词义的混淆。汉语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五种可能的声调(阴、阳、上、去、轻)。从理论上说,最常见的双音节词有25种可能的声调搭配形式,三音节词有125种可能的声调搭配式,四音节词有625种可能的声调搭配形式,所以不标声调就难以记住词的准确发音,也会产生大量的同音异义的词,造成人们理解词的意义时发生困难。虽然很多时候根据上下文可以猜想出词的意义,但这种不断的猜想过程加重了人们的阅读负担,拼音文字本身为什么不加上声调,以使人们卸掉这种负担呢?因此,模仿西方文字的作法而不标声调,是肯定行不通的。而且,即使加上了声调,我们仍然还会遇到很多需要分化的单音节词。一般来说,越古老的文章单音节词就越多,出现单音节同音词的概率就越大。我们更不能象有的人那样期待:有朝一日汉语会便成英语那样的无声调语言,以适应不标声调的拼写方法!
这岂不是削足适履!
那么,在拉丁化和必须标调的前提下怎样进行标调呢?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字母标调是汉语拼音发展为拼音文字时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很多人对此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其中包括王力、周有光等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王力先生在1985年的《语文现代化》第8期上发表了三种汉语拼音字母标调法。周有光先生在其所著的《拼音化问题》一书中也有两篇论述标调问题的文章。
总的来看,字母标调主要可以采用增加字母、变换字母和省略字母三种方法。
用增加字母的方法标调既可以加在音节末尾,又可以加在声母后面,还可以插在元音和韵尾辅音之间。重复音节中的主要元音字母也可算是一种特殊的加字母标调法。
当然,音节尾部增加字母标调最为简单、直观,只需在相应的汉语拼音音节后面加上一个字母就行了。汉语音节的声调共有五种(包括轻声),每个音节都必定有声调。一般的习惯是只标记非轻声音节,轻声音节的声调标记省略。根据互补原则,不标调的音节肯定就是轻声了。汉语拼音就是采用的这种"标四省一"的标调方式,只不过用的不是字母而是非字母符号而已。省略轻声的方法虽然很直观,但由于汉语的轻声音节很少,使得拼出的音节总的来说拼式过长,所以有人主张再省略标记汉语中最常用的去声(更多的人主张沿用国语罗马字的习惯,不标记阴平音节),以便缩短平均拼式的长度。这样,轻声和去声都未标调,只能靠上下文来加以区别。为了进一步减少用于标调的字母数,很多人同时采用重叠主要元音的方法来标记一个声调。到此为止,声调的标记方法已经变得比较复杂了,对拼式的外貌影响也比较大,然而拼式依旧显得太长,不能让人满意。 根本的拼音
如果只用于汉字注音,每个音节都以空格分开,就完全没有音节界线不清楚的问题。但是,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是要进行分词连写的,是要单独用来推广普通话的,是要用来作为今后的拼音文字的雏形的,因而必须要能够实行分词连写。要分词连写就要解决如何分清音节之间的界线的问题,因为有的音节连在一起后会产生混淆,产生二义性。汉语拼音采用了以变换字母为主,加隔音符号为辅的音节分界方法。这种方法增加了音节拼式的数量,产生了大量"一韵二形"的情况,降低了拼写的规律性,加大了学习者的记忆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