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种惧怕爆竹妖怪?原来是它!
年关将近,又听到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妖怪,它从山上来到村庄,能使人们患上寒热之疾。这种妖怪专门携带疠病,人人闻之变。然而这妖怪虽然凶恶,却也有弱点,它最怕火中烧竹子时的爆响,于是人们便在它下山的这天点燃竹子,把妖怪惊走,后来燃烧的竹子又装进了硝,点燃后声响更大,这就是现在的爆竹,燃放爆竹后来也成为年俗中的重要一环,据说鞭炮冲天的火光和巨响,可以震慑像“年”之类的妖怪。 这个故事,可能和你母亲讲的不太一样,但大同小异,都是把“年”比作怪兽,燃放爆竹将其惊走,谓之“过年”。
▲枭阳,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吴任臣 注
显然,这是较为晚出的神话传说,若往上追溯,“年”这种妖怪的原型在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已经有了,它的原型叫做山魈,是一种山精,据《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恶鬼。”
山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山海经》中的枭阳国人,枭与魈互通,亦称枭羊,民间称之为山大人,枭阳即山魈、山 、山精之类,《山海经·海内南经》载:“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左手操管。”这里提到的枭阳样子像人,嘴唇长可遮过额头,浑身黑毛,脚掌朝后,批发,手执竹筒。这类妖怪喜欢抓人,抓到人后便仰天长笑,大笑之时,长唇翻转,盖住了额头,直到笑够了,才开始吃人。对付这种妖怪,《异物志》中记载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拿大竹筒套在手臂,靠近山魈,山魈抓人,一般是扯住人的手臂,却抓住了竹管,趁山魈大笑之时,人从竹筒里抽出手来,用刀把山魈的长唇扎在额头上,即可擒住山魈。所以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说“获人则笑,唇蔽其目,终亦号咷,反为我戮。”
关于年的传说
▲枭阳国,清光绪二十一年《山海经存》,汪绂 注
枭阳算是比较古老的形象了,在后来的传播中,又有不同程度的混杂,比如韦昭注《国语·鲁语下》说:“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富阳有之,人面猴身能言。”山缫即山魈,这是将山魈和一足夔混杂,夔本是《山海经》中一只脚的牛形怪兽,生活在东海的流波山,上古神话在民间流传,使夔由海登陆,与山魈混杂,故而山魈的形象又有独腿者。
《神异经》中又写到了山魈爱吃虾蟹的习性:“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由这种习性来看,山魈或许是一种生活在山间的食蟹猴,《神异经》中又写道:“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魈皆惊惮”,这里提到了以爆竹惊走山魈的方法,似乎是对《山海经》中枭阳受制于竹筒的演变,而这里记载的爆竹的方法,是“年”这种妖怪传说的古老源头。《神异经》中还说山魈“犯之令人寒热”,用现在眼光来看,似乎是说山中的猴类携带传染病,使人受到感染,因此被看作是妖怪。
▲枭阳国,据清代刻本《边裔典》
神话学家袁珂认为,山魈是夔的一种变体,最终确立了猴形的山魈形象,山魈后来演变为大禹治水降服的水妖无支祁。无支祁是尧舜禹时代的奇妖,也是有史以来最有神通的第一奇妖。无支祁出生在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为天生神猴。后娶龙女为妻,生了三个儿子,都是神通广大的魔头。他自为淮涡水神,在淮河中建有龙宫,其势力波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无支祁的形象在唐人李公佐的《古岳渎经》中被描述为“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后来无支祁又演变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是山魈故事的一条秘密通道。
▲枭阳国,明万历二十一年刻本《山海经图绘全像》,蒋应镐 绘
可见,上古时代的神兽可以以多种形象保存在后世民间信仰中,年代愈久远,发生的形变也就越大,甚至难以辨识,山魈的演变之路,就颇见古史考稽之难,民间信仰与原始神话的相互侵染,也为这种难度不断加码。不过,精灵古怪的山魈在民间传说中绵延不绝,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今年春节即将上映的贺岁动画片《年兽大作战》,无疑是向山魈这种故事模型的致敬。
在中国的志怪传统中,通常认为妖怪耗人精气,令人虚弱,年也是如此。作为时间的标尺,年的频频出现,催人老去,怎能不令人恐惧?而这古老的恐惧,相当于对妖怪的恐惧,将年比作妖怪,实在有深意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