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面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小麦是安徽省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也是阜阳市主要农作物。据2019年阜阳市统计年鉴显示,阜阳市2018年小麦种植总面积超过50万hm 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1.7%,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5.1%。阜阳市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年际降水量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37.6mm ,年平均降水日数约99d 。多年平均气温为15.3℃,全年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7.7℃。多年来,阜阳市种植的小麦基本为半冬性小麦,少数种植春性小麦。近几年,阜阳市小麦年总产量均超过
300万t ,主栽小麦品种为淮麦22,但其产量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求。因此,本试验选定7个有可能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抗性、产量表现等测定、分析、比较,以期为阜阳市小麦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在阜阳市阜南县柳沟镇大徐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为花生。试验共选择8个小麦品种(含对照品种)作为参试材料,分别为淮麦22、荃麦725、紫麦19、宁麦24、徽研22、山农102、百农207、武农6号,其中淮麦22为对照品种。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
以淮麦22作对照(CK )。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667m 2,行距26cm ,小区间距为50cm 。1.3试验管理
参试品种在10月21日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方式,播种量为225kg/hm 2,播种深度4.5cm ,播种前施
用小麦专用肥(28-10-7)675kg/hm 2作为底肥;拔节期追施60%氯化钾75kg/hm 2、51%硫酸二铵75kg/hm 2。3月5日喷施10%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4月15日喷施戊唑氟环唑+吡虫啉+磷酸二氢钾+氯氟氰菊酯,4月21日喷施甲硫戊唑醇+磷酸二氢钾。12月16日进行化学除草,5月30日收获。1.4性状调查统计
物候期观察:观察并记录各品种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抗性调查:主要调查冷害、倒伏和锈病的发生情况。农艺性状调查:收获后测定各品种株高、穗长、有效分蘖、穗粒数、千粒重、成穗数,并计算理论产量。1.5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小麦生育期气候影响
小麦是一种温敏性作物,其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温度升高会加速小麦生长发育[1]。2019—2020年度小麦生育期内整体气温较往年略高,使得小麦较往年约提前1周成熟。小麦拔节至孕穗期遭遇1~2d 5℃低温天气,导致小麦麦穗尖遭受冷害,穗尖有空瘪现象。2020年3月上旬至5月下旬基本无有效降雨。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又遭遇较长高温天气,5月初2~3d 30℃以上高温天气、5月12日后持续高温天
摘要小麦是阜阳市第一大农作物,选择和推广高产优质适宜的小麦品种十分重要。本试验选用8份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小麦受气候影响的表现、物候期差异、抗性表现、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差异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荃麦725、紫麦19表现较佳;百农207、山农102表现中等;徽研22、宁麦24、武农6号表现较差。该结果可为阜阳市小麦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生育特性;产量;相关分析;安徽阜阳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8-0015-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8.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阜阳市不同品种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试验
王悦李庭奇闫旭牛东
(阜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阜阳236000)
作者简介
王悦(1989—),女,安徽阜阳人,助理农艺师,从
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0-11-10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8期农艺学
15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8期
农艺学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全生育期/d 淮麦22(CK )2019-10-212019-10-272019-11-152020-03-262020-04-122020-04-192020-05-282020-05-30214荃麦7252019-10-212019-10-262019-11-122020-03-262020-04-102020-04-182020-05-282020-05-30215紫麦192019-10-212019-10-262019-11-152020-03-272020-04-122020-04-192020-05-28
2020-05-30215宁麦242019-10-212019-10-272019-11-162020-03-252020-04-112020-05-23
2020-05-28209徽研222019-10-212019-10-272019-11-152020-03-262020-04-102020-04-162020-05-272020-05-30213山农1022019-10-212019-10-262019-11-152020-03-272020-04-102020-04-162020-05-282020-05-30214百农2072019-10-212019-10-272019-11-15
2020-03-292020-04-122020-04-192020-05-282020-05-30214武农6号
2019-10-21
2019-10-27
2020-03-232020-03-312020-04-132020-05-29
2020-05-28212
表1不同小麦品种物候期干热风
品种
冷害倒伏面积/m 2
病虫害
淮麦22(CK )轻微 2.0轻微锈病
荃麦725轻微0.3锈病面积大,但症状轻紫麦19轻微0轻微锈病宁麦24轻微334.0轻微锈病徽研22轻微 1.0锈病发生
山农102轻微0轻微潜叶蝇,轻微锈病百农207轻微0轻微潜叶蝇,轻微锈病武农6号
轻微
654.0
锈病多,症状明显
表2不同小麦品种抗性比较
品种株高/cm 穗长/cm 有效分蘖/个·株-1
穗粒数
千粒重/g 成穗数/万穗·hm -2理论产量/kg ·hm -2
淮麦22(CK )98.67±0.33c 8.15±0.03c 2.05±0.09b 30.23±0.69bc 50.66±0.40a 582.30±1.46b 8903.91±11.43bc 荃麦72598.00±0.58c 9.35±0.13a 2.44±0.06a 31.86±0.38b 48.28±0.42bc 673.65±0.93a 10356.73±10.99a 紫麦19107.00±1.53a 8.52±0.06b 1.39±0.05c 33.95±0.75a 48.84±0.05b 552.30±0.20bc 9159.36±15.77ab 徽研22103.67±0.68b 9.29±0.06a 1.92±0.06b 29.27
±0.62c 47.57±0.38c 561.60±0.75bc 7813.66±4.01c 山农102104.33±0.88ab 7.84±0.03d 1.97±0.16b 25.64±0.27d 48.88±0.42b 671.70±3.53a 8415.28±43.85bc 百农20789.67±0.89d
8.20±0.06c 1.62±0.09c
35.26±0.41a
51.19±0.04a 476.25±1.99c 8606.01±41.54bc
表3不同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气及“干热风”天气加快了小麦的灌浆速度。2.2物候期
由表1可知,参试8个小麦品种生育期在209~215d 之间,相差6d 。其中:宁麦24生育期最短,为209d ;荃麦725、紫麦19生育期最长,为215d 。不同
小麦品种在播种后5~6d 开始出苗,出苗期和分蘖期基本一致;孕穗期开始出现明显差异;宁麦24、武农6号在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早于其他品种,抽穗期分别早于淮麦22(CK )18、12d ,开花期早
于淮麦22(CK )8、6d ,成熟期早于淮麦22(CK )5、2d 。综合分析,在本地区本年度积温较高、有效降雨极少的气候条件下,宁麦24作为春性小麦,表现出较早熟现象,武农6号属于半冬性早熟品种,也表现出生育期较其他品种早的现象。
2.3抗性
由表2可知,各品种抗寒能力较好。不同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差异较大。阜阳市3—5月出现2次大风天气,紫麦19、山农102、百农207无倒伏现象,抗倒伏能力强;荃麦725、徽研22、淮麦22出现小面积
倒伏,抗倒伏能力稍弱;宁麦24抗倒伏能力差,50%倒伏;武农6号抗倒伏能力最差,98%倒伏。参试小麦有病害发生,主要为锈病,荃麦725症状轻微但感染范围较大,武农6号锈病多,这2个品种较其他品种更易感染锈病。综上可知,宁麦24和武农6号抗倒伏性
极差。
2.4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
参试小麦中,由于武农6号和宁麦24倒伏严重,未进行考种及测产,在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中不再考虑这2个品种。由表3可知,各品种株高在89.67~107.00cm 之间,相差17.33cm ,平均株高为100.22cm 。其中:紫麦19最高,为107cm ;百农207最
矮,为89.67cm ;荃麦725和百农207低于CK 。各品种穗长在7.84~9.35cm 之间,相差1.51cm 。其中:荃麦725最长,较CK 高1.2cm ;山农102最短,较CK 短0.31cm ;其他品种穗长均高于CK 。平均有效分蘖个数为1.39~2.44个/株,相差1.05个/株。其中:荃麦725平均有效分蘖最多,较CK 多0.39个/株;其他品种平均有效分蘖个数均低于CK ;紫麦19平均有效分蘖最
少,为1.39个,较CK 少0.66个。
参试品种穗粒数为25.64~35.26粒,其中:百农207穗粒数最多,与紫麦19没有显著差异,显著高于荃麦
725、CK 、徽研22和山农102;山农102穗粒数最少。
小麦不同品种千粒重为47.57~51.19g ,其中:百农207
最高,与CK 没有显著差异,显著高于荃麦725、紫麦
16
性状株高有效分蘖穗粒数穗长
千粒重
成穗数
有效分蘖-0.109穗粒数-0.456-0.406穗长0.1040.3680.190千粒重-0.650**-0.3020.377-0.622**成穗数0.3750.762**-0.590**0.126-0.504*理论产量
-0.100
0.508*
0.327
0.270
-0.057
0.550*
表4小麦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
注:*和**分别表示相关性达0.05显著水平和0.01极显著水平。
19、山农102、徽研22;除百农207千粒重高于CK 外,其他品种千粒重均低于CK 。小麦成穗数为476.25万~673.65万穗/hm 2,其中荃麦725成穗数最高,与山农102没有显著差异,显著高于CK 、徽研22、紫麦19、百农207。
理论产量在7813.66~10356.73kg/hm 2之间,其中:荃麦725理论产量最高,较CK 增产1452.82kg/hm 2,增产率16.32%,与CK 相比差异显著;其次为紫麦19,理论产量9159.36kg/hm 2,较CK 增产255.45kg/hm 2,
增产率2.87%,与CK 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产量均低于CK ,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徽研22理论产量最低,较CK 减产1090.25kg/hm 2,减产率12.24%;百农207、山农102理论产量分别较CK 减产3.35%、5.49%。2.5小麦品种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小麦产量三要素为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不同
品种产量三要素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存在差异[2]。
由表4可知,成穗数与理论产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0*,说明成穗数对理论产量影响最大,这与刘若楠等[3]、亓振等[4]、张中州等[5]研究成穗数对产
量影响最大的结果一致;而郜战宁等[6]研究认为,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也有研究认为,千粒重
与产量相关性最大,成极显著正相关[7]。由此说明,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中,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成穗数与穗粒数成极显著负相关(-0.590**)、与千粒重成显著负相关(-0.504*),这与郭凤芝等[8]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产量性状间相互影响。有效分蘖与成穗数成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2,说明有效分蘖的增加有利于成穗数增加。其他性状间也有一定相关性。由此可知,小麦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能简单通过改变单一性状来提高产量。
3结论与讨论
产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表现,既受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又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制约。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产量主效因子不同,但同一地区的外部环境与耕作模式一致,栽培技术与田管方式相似,穗部性状往往会成为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9]。本次试验中,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穗数与理论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对产量影响最大。荃麦725成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淮麦22,紫麦19仅穗粒数高于对照淮麦22,但荃麦725、紫麦19产量均高于对照淮麦22,说明通过产量构成因子协同作用,也能实现产量提高。
在小麦品种的选择和推广时,不能仅以高产为主要目标,还应在高产前提下综合考虑性状表现。此次试验参试小麦各品种生育期适宜,在阜阳种植时,均可在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前正常成熟,尤其是宁麦24,生育期最短,但宁麦24和武农6号在抗倒伏上表现较差。荃麦725生育期适宜,性状表现良好,
理论产量也最高,较对照淮麦22增产明显;紫麦19其他性状表现良好,理论产量居第二;百农207、山农102,较对照淮麦22略微减产;徽研22产量最低,较对照淮麦22减产明显。综合分析,除对照品种淮麦22外,荃麦725、紫麦19表现较佳,百农207、山农102表现中
等,徽研22、宁麦24、武农6号表现较差,试验结果可为阜阳市小麦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4参考文献
[1]张丽英,张正斌,徐萍,等.黄淮小麦农艺性状进化及对产量性状调控机理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
1013-1028.
[2]蔡金华,陈伟.江苏淮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农学学报,2020,10(8):1-5.
[3]刘若楠,姬虎太,王敏,等.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20(9):31-35.[4]亓振,赵广才,常旭虹,等.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J].作物杂志,2016(3):45-50.
[5]张中州,赵月强,张锋,等.2005—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J].作物杂志,2014(5):32-37.
[6]郜战宁,冯辉,薛正刚,等.28个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作物杂志,2018(1):77-82.
[7]陈小翠,覃成,钟永先,等.长江上游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9,39
(2):13-17.
[8]郭凤芝,林坤,葛振勇,等.2001—2017年山东省审定小麦高产品种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J].山东农业科
学,2019,51(3):16-23.
[9]徐峰,索良喜,孟海龙,等.不同来源谷子品种产量比较及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5):100-110.
王悦等:阜阳市不同品种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试验
1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