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创作》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2.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
3.展开合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练习仿写,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2.展开合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练习仿写,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
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本单元进行的诗歌鉴赏和朗诵,是否激起了同学们创作诗歌的热情呢?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感情流动的旋律。今天,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之歌。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创作诗歌的欲望。
二、技法指导
过渡:诗歌是情感的抒发,是艺术的汇聚,这个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鉴赏了多篇饱含感情的诗歌,现在让我们回顾这些诗歌,向大师们学习如何写诗。
1.技法回顾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提示:
①从诗歌的分行排列、句式、内容、情感、语言等角度,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的写作特点。
②在具体的诗句旁做一些批注,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2)技法小结: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点拨
①写诗要有充沛的情感。直抒胸臆与借助意象相结合。
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意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意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结尾处则以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苦难中的祖国强烈而深沉的爱。又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中,诗歌开头“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深情呼告,直抒胸臆,思念之情喷涌而出。初学写诗时要注意学习这种写法,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一些具休的意象,借助这些意象来抒发情感。
②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和自然流畅。
比如《乡愁》一诗,四个小节不是不是无谓的重复,而是以时间的变化为序,以空间的阻隔为共同特征,层层演进,形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全诗结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寥寥九字,却构造出了阔大丰富的意蕴空间,联结了时间与空间,渲染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承接上句“浅浅的海峡”,联想恰当而又打动人心,语言既高度精练又平实自然。
③写诗要保持韵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也可以不押韵,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圆、鲜、莲、燕、暖”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如《我看》一诗共五节,前四节各四句,第五节六句,每句诗的字数虽不完全相等,但非常接近,同节中的偶数句韵脚一致,整首诗韵律和谐,节奏统一,在形式上具有整饬之美。可以提示学生将自己写好的诗句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节奏是否和谐。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周围的同学听,对比各自语言的韵律与节奏,进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修饰。
2.技法迁移
通过总结我们从诗歌中学到诗歌创作技巧,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小灵感,现在让我们试着动手写一写,开启我们的诗歌创作之旅吧!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所学诗歌的特点,总结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知识迁移。
三、问题探究
我爱这土地仿写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还没有写完的诗作,请续写完成这首诗。
礼物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
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提示:
①这首诗是你同龄人的心声,或许也是你的心声。可以想一想,你对长辈有什么希望呢?默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主题。
②结合我们前面总结的诗歌创作的技法,和前面的诗句内容与主题补写出诗句,注意保持韵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2)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或
《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提示:
①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那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
②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2.过程安排
单数小组完成任务1,双数小组完成任务2:
(1)各小组根据所分到的任务,完成相关诗歌创作。
(2)写作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出1-2篇佳作。
(4)每小组佳作作者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展示。
(5)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师生点评。
3.成果展示
教师展示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
(1)参考佳作及设计理由:
礼物
十四岁生日那天,
您问我想得到什么礼物,
是一架望远镜,
还是一个簇新的足球?
我摇了摇头,
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让您变成我的朋友!和我一起下棋,
和我一起郊游,
和我一起滑冰,
和我一起遛狗。
我更想让您和我一起,
读很多很多的书,
走很远很远的路,
毕竟,您才是我一生最好的礼物。
【评析】
小作者为教材中未完成的诗作添加了六行诗句,完成了续写,呈现出一首完整、简洁的小诗,并表达了真挚的情感。续作维持了四句一节的格式,前两句紧跟原作中的“和我一起……”,是一个较简单的仿写,但小作者不仅注意了句式相同、字数相等,还做到了押韵,体现出了灵活的语言建构能力。最后一节的四句诗很好地升华了主题,深化了“陪伴”的意义,突出表现孩子渴望父亲守护和引领自己成长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以“礼
物”作结,巧妙点题,并实现了由“物”到“人”、由“物质”到“情感”的转化,从而表达了对爸爸纯真、深切的爱,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打动人心,让人深受感染。
(2)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蜜蜂
我也应该用弱小的身躯舞动
为这永远映照着我们的晶莹的露珠
为这不停歇地徘徊在树梢的雾
和那来自河流的无比柔和的絮语
——即便我死了
也要留下满是蜜糖的巢
为什么我的心中常怀敬畏?
因为这土地爱我爱得深沉……
【评析】
小作者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进行了仿写,不仅在主题、句式、手法上学习了原诗的精髓,更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可以说难能可贵。诗作将艾青原诗中的“鸟”的意象替换为“蜜蜂”,是小作者的匠心独运。蜜蜂象征着勤劳的品质和奉献的精神,这在全诗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与诗歌“热爱祖国、为祖国奉献力量”的主题紧密契合,表现了与原诗不同的情感体验。
原诗写于抗日战争初期,诗人艾青感愤于侵略者对祖国家园的蹂躏,写下了这首悲哀的壮歌。在原诗中,生活在祖国这片土地上的“鸟”,痛苦多于欢乐,这片土地被风雨“击打”,河流是“悲愤”的,风是“激怒”的,因而鸟儿的声音也是“嘶哑”的,但即使痛苦到死,也不愿离开这土地,表达的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在小作者的心目中,祖国是强大的、繁荣的,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甜蜜的,因而,在小作者笔下,这片土地变成了“被百花覆盖着”的,原诗中象征苦难的“暴风雨”等意象,被替换为美丽的“露珠”、轻盈的“雾”,“蜜蜂”为了美好的家园而尽情“舞动”、辛勤酝酿,死后留下的也不再是鸟儿在泥土中“腐烂”的悲壮,而是巢中填满“蜜糖”的满足。由于祖国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小作者不必再像艾青一样,对祖国母亲饱含同情,而是满怀“敬畏”、深深爱戴。全诗的最后一句,小作者将原诗结句中的主语和宾语做了调换,改为“因为这土地爱我爱得深沉”,体现了巧思和深情,虽是仿写,却未止步于“仿”,而是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