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 | 素养解读 |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 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
一、“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序幕
1.原因
(3)思想原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劵的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深度点拨] 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义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2.宗教仪式
(1)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2)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深度点拨] 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天主教圣经赎罪”;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张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迅速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3)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2.其他影响
(1)人们不再盲目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深度点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史料一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①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
《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
史料二 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②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
①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
②马丁·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提示 理解: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