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1.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 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A .德意志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
B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解析】16 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此机会,把它当作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
【答案】D
2 .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出乎路德意料的是,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好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 .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意识在增强
B. 天主教会同西欧社会的矛盾较为尖锐
C. 教皇的权威受到了普遍的质疑
D .各国王权摆脱教皇控制的要求较强烈
【解析】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王权与教皇的关系问题,故选D 项。【答案】D
3.《路德选集》收集了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所有著作。其中,《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一文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
A .《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B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C. 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D. 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解析】B项不仅受到诸侯的欣赏,而且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A、C、D 三项是针对宗教内部的改革,对世俗封建主、诸侯影响不大,不会太多地引起他们的关注。
【答案】B
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 .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教皇代表认为只有教皇有权解释《圣经》;而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基督徒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5. 1525年7 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不能说明( )
A .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B .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
C.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 .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
【解析】宗教改革后,宗教的影响力下降,但并不是不存在,故选  D 项。
【答案】D
天主教圣经6. 下面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人们不再盲
目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C.路德教派取代天主教占据主导地位
D •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解析】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反对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但天主教统治地区广泛,势力强大,路德教作为新教不可能取代天主教而占据主导地位,C项错误。
【答案】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
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 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二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2) 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解析】第(1)问,从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方面作答。第(2)、(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1)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
(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天主教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烦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
(3)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
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