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的形成与发展
1,天主教的形成
天主教起源:
天主教前身是基督教创立初期存在于罗马帝国西部拉丁语地区的西派,与存在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东派相对。因以罗马为中心,故形成罗马公教。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前后,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整个西派教会的领袖,西派教会中逐渐形成教皇体制。
8世纪加洛林王朝期间,矮子丕平(Pepin Le Bref,公元714~768)将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得土地赠给教皇,史称“丕平赠礼”,由此构成延续至19世纪下半叶的教皇国。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
天主教的教会典籍:
天主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共七十三卷。天主教的圣经比新教(基督教)圣经多七卷,这七卷在《圣经》的旧约里面,分别为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玛加伯下,智能篇,德训篇,巴路克。
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到公元前四百年之间;新约完成于公元三十年至九十六年之间。《圣经》从最早成书的约伯记(约公元前1500年)到最后成书的默示录(公元90-96年之间),历经1600年左右。
圣经的作者多为犹太人,他们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渔夫、医生等。《旧约圣经》共四十六卷。
《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他的门徒的言行以及早期教会的情形。《新约圣经》共有二十七卷。《新约圣经》的正典书目于公元397年举行的迦太基会议正式确定。
2,天主教的形成与发展
基督宗教是由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的。早期基督宗教曾受到罗马皇帝的残酷迫害和镇压。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可与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公元1054年,由于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西罗马帝国,导致东罗马帝国教会由天主教分裂出
去成立东正教。天主教会及其圣统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乃正式确立。天主教在中世纪曾深入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法律、学术、文化、教育和艺术等各个领域。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在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天主教分离出去成立新教(中国内部称为基督教)。天主教一方面发动了与之对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强教廷权力,整肃教会纪律,同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加强天主教的活动。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大陆扩张,天主教在拉丁美洲有很大影响。如今,巴西是全世界拥有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保禄六世结束的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指出:“如果天主教会应该为过去教会的分裂承担责任,那么天主教会将会谦逊地呼求天主的宽恕。如果天主教会曾经开罪过其他非天主教的弟兄,那么天主教会也会求他们宽恕。另一方面,天主教会也会诚心地宽恕所有开罪过天
主教的人。”会议也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及后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
1965年12月7日那天,天主教和东正教彼此废除了加给对方的绝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Phanar),双方同时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1054年两教会对对方判处的绝罚,使基督教东西两教会合一的希望放出光芒。大会草案指出:“天主教本身也需要认错和悔改,并重视分离弟兄所拥有的真理、
天主教圣经
教宗本笃十六世与东正教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成圣方式和福音价值。”会议的目标就是:“革新教会和渴望与分离弟兄们的合一。“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教会草案》中清楚说明:“基督是天主与人类间唯一的中保,圣母中保的角完全隶属于基督。”
在20世纪,面对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天主教一方面在其内部反对现代主义神学,反对共产主义等“错误学说”,另一方面也逐步改变僵硬立场,提出了革新和对话的方针,谋求与基督教各派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合作。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