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基督教会与西欧中世纪文化
一、知识教学点: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的演变,宗教改革。
二、能力训练点:分析基督教产生,教义及前后性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基督教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史观。
四、美育渗透点:基督教的传说与历史是西方文学艺术创作久盛不衰的话题,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基督教的发展向人们说明了任何事物只有不断变革才能保持永久魁力。
重点:基督教的产生、德意志宗教改革。
难点:评价西欧基督教。
五、主要过程:
(一)、拜占廷帝国
1、罗马帝国什么时期分裂为东、西两部分?395年。
2、西罗马帝国何时灭亡?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大家知道,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依然存在。东罗马的都城在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建立的城市拜占廷;旧址,所以又称东罗马为拜占廷帝国。
天主教圣经当西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东罗马却独立发展。封建制度于11世纪确立。在这期间城市的经济始终保持繁荣,手工业很发达。如丝织业的兴起,采矿、金属加工、武器、玻璃、首饰制造业的发达。除此之外,拜占廷帝国的商业也很发达,君士坦了堡人口达80万,是“全世界船只云集的市场”。它与印度、中国、北欧贸易,掌握全部地中海贸易,与西欧也保持经常的联系。
在西欧文化没落时,拜占廷帝国文化却很发达。拜占廷融西欧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东方文化于一体,发展为封建社会欧洲文化的最高峰。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也得以保存下来。宏伟的建筑、精致的雕像,精美的手工艺品把首都装饰得十分壮丽。如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就是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二)、基督教
1.基督教的产生
(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罗马和平时期,帝国繁荣一时。但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
风。广大下层民众却日益贫困,难以谋生,特别是巴勒斯但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过许多民族的践踏。在罗马统治下他们的灾难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遭镇压,所以特别渴望“救世主”能拯救他们摆脱困境,于是基督教产生了。
(2)基督教产生的时间,传说中的创始人是谁,在什么地区产生的?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救世主就是耶稣。他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国。这种信仰很快在这个地区传开。希腊语称“救世主”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我们讲宗教时,提到它的一种作用,就是成为统治者麻痹人民斗志的一种工具。基督教是否从一开始就具备这种作用呢?不是的。最初的基督教是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的。早期的基督教是奴隶、穷大的宗教。教义主张信仰上帝并虔诚海罪的人才能升入天国。穷人升天比富人容易,主张信教者把财产献给公社,一起过共产生活。这些主张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因此奴隶、贫民都信仰它,基督教很快遍布罗马全境,贫苦信徒组成许多小宗教团体,后来逐渐形成统一的基督教会。由于早期的基督教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遭到皇帝镇压。后来富人控制了教会,教人忍受苦难,利于罗马统治,因此统治者开始改变态度,公元313年罗马皇帝
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4世纪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此后基督教完全成为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一个政权要靠宗教维持统治、笼络人心,说明其统治已经危机四伏了。的确,在帝国初期繁荣的背后,早已藏有隐患。
(3)基督教的性质如何变化?基督教刚创立时的情况如何,后来它的性质是怎样变化的,情况如何?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仍保留下来。它由奴隶主宗教转变为封建主宗教,为封建主服务。我们刚才讲到的克洛维接受基督教,查理由教皇加冕等,这说明国王是想利用世俗权力,教会想利用精神权力,两者彼此勾结,互相支持,以共同维护封建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政治势力日渐膨胀。
2.基督教会势力的膨胀
(1)占有大片土地:在教会政治势力不断膨胀的同时,它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增长。各国君主大量的向教会赠赐地产。
(2)基督教会势力的扩张:教会还不断地巧取豪夺,因此不管在哪个国家,教会所占有的土地一般在1/3以上。这样基督教会就成了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3)什一税:教会不但剥削农奴,还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加之利用各种宗教迷信,所以教会十分富有。
(4)控制思想:教会还严格的控制人们的思想。基督教会大力宣传“爱仇敌”和忍耐服从的精神。说什么“恨你们的要待他好,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
送上去”。这是何等的忍耐和顺从?所以传说中耶稣被捕时,有的门徙举刀砍伤敌人,耶稣却制止他们,告诉他们这是命中注定的。并且耶稣还治好了被砍伤的敌人,然后束手就擒。基督教还宣传“希望在彼岸,在天国,在死后的永生里,……而不是在这个世界。”以上这些说教只不过是给人们以幻想和精神上的安慰。是麻痹被压迫人民的斗志。这种宣传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是纯粹的欺人之谈。
(5)基督教的消极作用:教会还实行文化垄断。中世纪西欧人大都不识字。只有教士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他们讲经,讲道,宣传神学。凡是不合神学的思想和学说都要受到禁止,不许宣传。教会为此成立了宗教法庭,焚烧书籍,甚至把人烧死。据统计在西班牙被异端法庭判罪的人数高达38万人。
3.宗教改革
由于教会的专横跋扈,激起了各阶层的不满, 16世纪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
(1)宗教改革的首发国家?发生时间?宗教改革最先从德意志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起来反对免罪符,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在它的《九十五条论纲》中斥责教皇的无耻贪婪,说兔罪符厄、个,提倡宗教改革,反对教皇权威,论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但马丁。路德只主张宗教改革,并不主张社会改革,人民众却要求把两者结合起来。
(2)宗教改革的结果?1524--1526年,德意志爆发了农民战争,这次革命战争的领导人是闵采尔。农民战争是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它攻占城市、庄园,推毁教堂,再一次打击天主教会,冲击封建统治。战争虽然失败,但是宗教改革一样,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表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在战争中,一些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建起不受教皇管辖的,马丁·路德倡导的新教会。后来,宗教改革扩展到北欧和西欧的许多国家。新教还产生了新的教派。
为什么会产主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奉上帝之子救世主那稣为主要崇拜偶像,圣经为主要经典,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许多大小教派。该教是公元1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征服者斗争的产物。
早期基督教在创立时带有鲜明政治彩,鼓励人们推翻罗马与犹太上层统治,建立无阶级压迫、无私有财产的新社会,其成员主要是下层劳动众,因而为罗马政府与犹太上层所不容。许多信徒被处死,组织被解散。但帝国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人民的失望却造出一批批新信徒。殉教者视死如归的勇气和信徒们精诚团结的精神也鼓舞了众多的后来人。基督教很快在公元1世纪中期至2世纪的帝国城乡广泛传播开来,教会组织、经典文献、宗教仪典逐渐形成和完善。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壮大,一些中等阶级和富人加入教会,在组织中因其富有文化素养和捐资能力而逐渐取得领导地位。到2世纪中期,业已编定的圣经《新约大全》中增加了泛爱、忍耐和服从权力的内容。
于是基督教开始演变成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宗教,为帝国政府所容忍。公元4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利用基督教作为统治工具,帮助罗马帝国摆脱危机,正式宣告基督教合法。到了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作为罗马国教的地位正式确立,成为彻头彻尾的统治阶级的工具,被压迫人民的精神。
教皇和教皇国层怎样形成的?
教皇(Papa)一词,希腊语原意为“爸爸”,最初是对基督教会各级神职人员的尊称。公元2世纪出现主教制,人们用这个称号称呼所有主教,后来又渐渐局限于称呼罗马、君士坦丁堡和那路撒冷等几个大城市的主教。445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发布敕令,规定各地主教必须服从罗马主教利奥一世的领导,突出了罗马主教的地位。6世纪中叶,由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干预,各地主教被迫屈从罗马主教的权势。8世纪中叶,罗马受到伦巴德人的威胁,罗马主教含泪向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求救,称他是上帝的义子和亲人。765年,丕平出兵意大利,将夺得的从拉韦纳到罗马之间的一块地方赠给罗马主教。这件事被称为“丕平献土”。从此罗马主教除主教权力外还兼有世俗权力,是一国的君主,成为教皇,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13世纪,教皇国版图扩大,趋于鼎盛。基督教神学家鼓吹包括国王、皇帝在内的所有人必须服从教皇,否则就是异端分子和裂教者,教皇有权废黜并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教皇英诺森三世也发布命令,全面解释教皇拥有最高宗教和世俗权力。
14世纪以来,随着强大王权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兴起,教皇势力衰落。1309~1377年,有7位教皇驻在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史称“阿维尼翁之囚”,教皇在政治上完全依附法国。1378~1418年出现教会“大分裂”,形成2个和3个教皇并存的局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给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以沉重的打击。1798年拿破仑攻陷罗马,正式取消教皇的世俗权力。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教皇避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1929年,教皇与意大利王国签订条约,取得梵蒂冈0.44平方千米的主权,成为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城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教廷,首脑是教皇,下设国务院、财政局和最高法庭等,对外派有大使和公使,国旗为黄、白、绿三旗。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一1546)是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最初发难者和路德派新教的创始人。
他从1512年起长期在维登堡大学工作,是那里著名的神学教授。1517年10月,教皇派特使到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胡说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箱,罪人的灵魂就可以应声跳上天堂。这种的伎俩,使本来已经痛恨罗马教廷的德意志人民怒吼起来。10月31日,路德在一所教堂门口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95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农民、平民视其为起义的信号,到处举行,市民、骑士,甚至部分与天主教会有矛盾的诸侯也卷入反教会的浪潮之中。95条论纲实际成为斗争的共同纲领,人们争相传抄,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德意志和西欧各国。
1519年7月,路德及其追随者与教皇的代表在莱比锡举行公开辩论,他指出教皇权不
是神授的,宗教会议也可能犯错误,并公开为被罗马教廷定为“异端”的捷克人胡司翻案,终于走上与罗马教廷决裂的道路。
1520年起,路德系统地提出因信称义(只有靠信仰那稣才能得救)、政教分离、建立廉价教会和改革文化教育等主张,发出驱逐罗马教会势力实现德意志独立的战斗檄文。教皇发布训令,罗织41条罪状,宣布他为“异端”。路德当众将其烧毁,这是继法王腓力四世之后又一次焚毁教皇令的大胆举动,影响极为深远。在1512年的沃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顶住教皇和皇帝的双重压力,不怕围攻,声明“我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后退”。虽然路德后来犯有原则性错误,也改变了某些主张,但他的贡献是主要的。
耶路撒冷城怎样成为圣城的
耶路撒冷是举世闻名的古城,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把它尊为圣地。那么,那路撒冷是怎样被三大宗教尊为圣城的?
耶路撒冷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3000年,迦南(巴勒斯坦)人的一个部落——耶布斯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迁居此地,建起耶路撒冷城,该城古称“耶布斯”。城市的设计和建造者为耶布斯王麦基西
德,由于他酷爱和平,人们又称这座城市为“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和平之城”。可惜的是,这座历史名城并没有因为它的名字而免遭战火与劫难。
公元前1000年,耶路撒冷被希伯来统一王国的建立者大卫(公元前1000~公元前960年)占领,成为其王国的首都。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公元前960~公元前930年)继位后,扩建城市,花费七年的时间在城内建造了所罗门圣殿,即闻名遐迩的所罗门第一圣殿,当时的犹太教徒都来此朝觐和献祭敬神,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陷耶路撒冷,圣殿被付之一炬,城市也遭到摧毁。后来,从巴比伦返回家园的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史称第二圣殿。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攻占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惨遭战火躁踊,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圣殿沦为一片瓦砾,尤其是在二次大战中,犹太人几近灭绝。犹太教徒相信,西墙的存在象征着主耶和华没有离开圣殿。因此,每一个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都会来到西墙下痛哭,哭诉心中的哀愁,祈求神的保佑。所以西墙又称“哭墙”。
公元4世纪后,罗马帝国皇帝改信基督教,使基督教在巴勒斯但取得优势。耶路撒冷建起一些著名教堂。基督教徒认为那稣是在耶路撒冷殉难的,耶路撒冷因而成为基督教的圣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耶路撒冷转入穆斯林哈里发控制下,城内建起气派壮观的清真寺。穆斯林认为耶路撤冷是先知穆罕默德“登霄”的地点。因而,耶路撒冷又成为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伊斯兰教的第
三大圣地。
单项选择题
1.最早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是( B )
A.印度B.罗马C.希腊D.中国
2.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占有者是( C )
A.封建国王 B.封建贵族 C.教会D.骑士贵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