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2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内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美。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热爱诗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外古诗词,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运用︰能声情并茂诵读诗歌;能解释诗句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思维能力∶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审美创造: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新课导入】
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离别之歌总是不绝于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是如此的凄凉、哀婉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文学常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作于长安。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今四川崇州。杜少府将去蜀州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于是就有了这首送别诗。
【读诗歌】(附音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qí)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城阙,指长安。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诗意:三秦辅卫着长安,(我)透过风烟遥望蜀州。
赏析:首联第一句写送别之地,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诗人遥望蜀州,视线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城阙、三秦、风烟、五津。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用“风烟”来修饰“五津”,显示杜少府任所的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切。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意:与你离别有(无限)情意,因为同在宦海滚翻。
赏析:颔联承首联写惜别之情,对友人加以宽解:你我都是宦海中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惜别之中显出胸襟的阔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意:海内有你这个知己,远在天涯也如身在近前。
赏析:颈联推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与友人的真挚情谊,道出了诚挚友谊可以超越空间限制的哲理。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不用,不须。
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诗意: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别像恋人那样泪落涟涟。
赏析:尾联以慰勉作结,诗人希望友人以豁达心胸坦然面对离别,足见情深意长,同时也使全诗气氛更为豪放。
【小结】
首联,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所“辅”。“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望”,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暗寓惜别之意。
颔联,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诗人劝慰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颈联,蕴含着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空间的哲理,表现出诗人乐观旷达的态度以及与友人深厚的友谊。
尾联,慰勉友人不要泪沾手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名作,一洗往昔送别诗离别的低沉凄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从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两方面写人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
态度很积极,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概括主题】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意,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诗人高远旷达的志趣。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体现真挚的友情可以冲破空间阻隔、消除孤独苦闷的句子是: , 。
(2)在初三毕业晚会上,有好友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泪眼婆娑,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勉励他收起眼泪,趁青春年少,奋发有为。
答案:(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本诗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请从写法、内涵和情感等方面,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现了友谊不受空间的限制,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有《孟浩然集》。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
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读诗歌】(附音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hùn)/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新课讲解】
诗意:八月洞庭湖水几乎与岸齐平,水映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赏析:前四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洞庭湖的壮观景象。首联描绘了秋天的洞庭湖湖水上涨,水面开阔,水天一体的宏大景象。颔联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气蒸”写出湖的丰厚蓄积,“波撼”描尽波涛汹涌之态。
诗意:想渡湖却无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盛世而感到羞愧。坐看垂钓之人悠闲自在,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赏析: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情。“欲济无舟楫”,由眼前浩渺湖水触发感想,巧用比喻,抒写想做官却无人引荐的心情。尾联再进一步,运用典故,将自己无由仕进、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情感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