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夭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 家的工笔,形、声、、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 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 难酬的感慨。
C. 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 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 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选出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 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 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 古人事并收笔下。
B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 ”穿”、"拍”、” 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 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 ",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 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 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 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 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 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 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 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 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 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 寻寻觅觅"开始,希望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 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
着再写了一句
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 可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 从 导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    寻寻觅觅’ 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夭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 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
茫复杂,仅用一个 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    愁'
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 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    欲说
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 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
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 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
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彩,    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 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瓣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 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    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
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 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的由衷赞
美。
B .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 境。
C.午醉”承 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 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 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 绪。
B .绿肥红瘦”中 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    肥”瘦”分别形容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 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 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醐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 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 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酶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 示凭吊
B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 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 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 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 .作者用 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 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 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遗风,而又没有 入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0-11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全无翠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 .刘诗中 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 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夭一的融和画面。
B. U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 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 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 碧”是湖,翠”是山,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 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没有君山倒影的颜浓重。
D.雍诗中 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 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 的湖光山别出心栽地
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彩,继之又将神话传 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 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 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 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2-13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李凝幽居”着的 题”是 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 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 敲”,传说也曾想作 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 幽期”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 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 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 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 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 江清月 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 境安谧、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    动”,与一、 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 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 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 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 .第三句点题,以 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 但约客末至,却只 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 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 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 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 好像下垂的冠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