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 第5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5 2020年10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 2020
·106·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周 婷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民族团结教育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各高校重视民族团
结教育,围绕民族团结的基本工作任务,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培养了大批优秀可靠的人才。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总结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并提出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4-0106-03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推进各族师生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是防范敌对势力和不良思想渗透的有效措施,为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总结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并提出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径。
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
1.发挥“线上+线下”融合的课堂主渠道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一些课程建成为在线开放课程便于全国学生学习。广西民族大学的《民族理论与》课程将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讲解录制成视频,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传播性、普遍性的特点,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这门课在教育部管理的全国网络平台易班上,可以供全国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学习。在课堂上,各族师生通过制作手工艺
品、表演情景剧等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此教学 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制作学习作品时能将知识点、兴趣与专业融合,有助于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2.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体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深远、不断渗透
收稿日期:2020—05—20 ①2018年度广西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广西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经验研究》(2018MDSKZX1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一流学科民族学经费资助( MDMZX2020013);2017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微时代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2017SZ067)。 作者简介:周婷(1985—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5期 周 婷: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探析
·107·
的过程,在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定型时期,文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各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民族观的塑造。民族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面更具有独特的特点。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内的侗族风雨桥,各族师生可以闲坐其中纳凉、讨论学术思想和分享读书学习心得;相思湖上的一座“心连心”小桥,寓意“相思湖畔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在校园建筑中处处流露出民族团结的寓意;大一新生学习的民族韵律操,融入我国各民族的舞蹈、劳作姿态,既强身健体又能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3.发挥民族博物馆的科普育人功能 民族团结教育的推广,不仅仅是推广民族理论与,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精髓。广西民族大学将《民族理论与》课程与区情、校情融合,开展翻转课堂,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的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馆藏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联合中学开发校本课程。该课程以广西世居民族文化为系列专题,拥有团队授课的师资队伍,组织学生到馆内开展体验式教学,在实景和实物的环境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4.发挥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工作室的育人功能
辅导员工作室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富有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面向学生开展民族理论与宣讲、民族文化传承活动、民族地区社会实践等,引导各族学生互爱互帮互助、交往交流交融,帮助各族学生成长成才。也可以通过工作室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党员,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部能力素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担任他们的课程导师,制定和实施考研计划;鼓励大学生担任西部志愿者,到西部地区、边疆地区从事建设工作。此外,工作室还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适应问题、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
5.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提升理论知识并将此内化于身心和思想的最好途径。在校大
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然而只有置身于社会的课堂,才能转化思维角度,积累社会经验,用民族团结的思路思考和解决问题。广西民族大学组织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和教学实践,每年4月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体育趣味运动会、民族文化风情展等富有特的活动;暑期时,学校组织学生团队到民族村寨走访调研,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家乡开展非遗回访,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支教,到广西12个世居民族聚居地进行田野调查。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强化各族师生民族团结的意识,而且将民族团结的精神传递到民族地区的村村寨寨,加深全区各族众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成为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和维护者。
二、探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径 1.建设民族团结教育“金课”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为建设民族团结教育金课,一是将民族理论与教学团队打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与社会实践“金课”相融合,目前团队实施的是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慕课教学融合成翻转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今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金课”,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特村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围绕政治经济建设、红文化、民族文化等主题开展调研。二是根据校情、学情、区情,开发联合中学的校本课程,培养少
数民族大学生担任校本课程讲解员,由他们给中小学生讲解、民族文化,让学生在实践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
·108·
中反哺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三是进一步完善民族理论与课程的考评体系,探索“课程+实践”的课程积分制,譬如线上课程占25%,课堂教学占30%,课程作品20%,社会实践25%,鼓励大学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去学习、思考、理解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民族团结教育
2.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从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辅导员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到,做民族团结重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民族院校的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一线岗位,直接面对各族学生,经常处理各种学生问题,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和参与各项活动,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力干将。为了建设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一是组建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工作团队,吸纳不同学院、不同校区、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民族的辅导员进入到工作室,按照导师制的方式,辅导员名师对年轻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并且定期分析工作案例、总结工作经验,提升辅导员处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能力;二是培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的优秀辅导员和辅导员名师。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增强理论素养;要有政治敏感性、灵敏的问题嗅觉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要熟悉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包括家庭、经济、学习、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规划,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工作要细心,氛围要团结温馨,把握既严肃又活泼的原则,为各族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是提供志愿者服务岗或者勤工助学岗,招聘不同民族的学生担任志愿者或者学生助理,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而且能拉近老师与各族学生的距离,更有效地处理学生问题。
3.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联盟,做好民族团结的普及工作,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职责。一是整合学校现有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挖掘民族博物馆、校史馆、语言博物馆等校园硬件设施、校园建筑场所蕴含的民族团结元素和历史渊源,提升校园的文化内涵,增强各族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成立广西大学生“石榴树”志愿服务队,吸收全区各族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成为成员,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推广活动,参与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建设,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调研和学习当地干部开展民族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三是打造“五位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精品活动,以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体育趣味运动会、非遗回访、民族团结作文竞赛以及“学而时习之”思政课堂五项活动。四是建设“石榴树”,负责民族理论的宣传、民族团结教育活
动组织和宣传,优秀的各族学生的宣传以及“石榴树”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招募和组织工作。
综上,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要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博物馆等平台等开展系列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提高大学生正确处理的能力,增强他们践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黄艳.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28):18-24.
[2]朱广吉.新时期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发展与创新[J].2017(9):258-259.
[3]杨超.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策研究[J].2017(3)72-7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