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
1999 年 8 月 13 日,教育部下发的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 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任务、途径、原则、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都进行 了阐释并提出意见,从 2000 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 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989 年联合国世界卫 生组织对健康下了新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纳。
青春期是人生第二次生长发育的高峰,不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体形向成人型发展, 而且青春期处在摆脱童年期的幼稚状态,人的智力逐渐发展到高峰,性心理日益完善,情感 活动异常丰富活跃,意志、个性、爱好、气质、能力、品质等人格因素需得到充分发展,为 适应社会、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定为 10-20 岁,我国 定为 11-18 岁。由此可见,小学生———早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极具重要性。
古语说 “养其习于童蒙”,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 足见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 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四者密切联系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形 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增强集体主 义观念;可以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使家庭更幸福;可以面向社会,全面 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极大的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作出贡献。
青春是夸姣的! 开展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消除学生因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好奇、 迷茫,甚至于耽心和胆怯而造成的危害,顺利迎接“花季”的来临,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并具 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人材
青春期教育对学校、家长和社会而言向来是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课题,应积极整合各种 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来实施青春期教育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 , 构建“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家庭是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者”
(二)学校是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有关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教育外,尤其重要的是应加强 科学的性道德教育,重构健康、文明的现代性道德观。我们要善于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采取有 针对性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引导职校生珍惜青春、珍爱生命,让他们学会用理性驾驭
自己的本能,用科学的知识技能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青春期虽然凸显出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不能否定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仍有不少认知、情 绪、意志和个性(人格)等方面的积极品质,需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挖掘和引导 ,并在实践中 进行扩展和哺育这些积极品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是滞后的针对个体的救火行动,而
应该是超前的面向全体的种植和培养。 因此,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从目标、 内容和途径 都必须相应地做出调整。
青春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和关健的时期。青春期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 种
心理和社会现象。在学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将匡助孩子们顺利渡过 这一时期并获得理想的发展。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身体发育早龄化, 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先后就进入青春期; 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 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 但还存在他的不利之处, 从几所小 学调查中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 造成为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浮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 压力大、 情绪低落、 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 其二、 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 的现象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 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 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 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辈子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
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干履行各种 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时常会浮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 欢跃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傲、斗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 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浮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 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 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 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 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wei)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 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 由于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发育非常迅速, 心理发展相对跟不上, 部份学生的心理状况浮现不平衡, 产生害羞、 不安和伤感等消极心理, 导致心理压抑, 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与学习。 因此, 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 临近青春期到青春前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学习任务增多、 难 度加大,可能影响孩子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满足感,使孩子更多地意识到自身智力和能力的局 限,更易体味到消极情绪。这种现象可能与“发育加速现象”有一定关系。 “发育加速现象” 直接带来了青春期发育的前倾和早期化,同时极有可能影响到心理发展的众多方面 ,带来心理 发展的前倾和早期化。
当前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在性生理早熟的同时,性心理极其滞后
目前,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性教育仍处在一个教育的盲点。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值花季 年华,他们在充分享受“青春”的诗意和洒脱时,心灵深处有时也会困惑和浮躁。怎样才干
使他们把握好生命的航向, 走好青春的每一步呢?为此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将着手解决 好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1.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2.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交友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让学生正确理解“性与性行为” ,“春天不做夏天的事”
小学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做法:
小学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匡助学生正确 认识有关性的问题,最大限度消除不良心理,为学生的将来正常的生活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1.学习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
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带来了不少疑问 ,使学生产生了强 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缺少正常渠道的知识传播,对性教育讳莫如深,甚至嘲讽压制男女 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就会强化其神奇感,导致他们从其他途径寻求答案,起了反作用不说,甚至 会浮现心理障碍和失控行为。因此,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科学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自身的发育现象,消除错误的看法,为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内部控制, 自觉抵制不良影响
对于青春期的萌动,学生的内部控制比外部控制要重要和有效的多。首先,对学生进行人 类
繁衍的伦理性教育和社会性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文明行为,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礼仪 ,逐步 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对提高小学生的内部控制能力很有匡助。其次,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大众传 媒的普及,青少年接受信息的机会增加,与社会人往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学生接触到各种 各样的刺激与诱惑,势必引起内心新的矛盾和冲突。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意识的控制 ,加强意志
训练,有助于实现对行为的理智驾驭,加强意志训练,就是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锻炼,不断超越 自己,战胜自己,实现对自身行为的合理调节。
3.开展健康活动,陶冶高尚情操
小学生可塑性强,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活动中, 能促进学生之间建立广泛而深厚的友谊,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和乐观向上的学习、工作态度。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调节和操纵情绪,转移和减轻对性问题的过度关 注,及时纠正低级情趣,用高尚的情操化解消极情绪,克服不良心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