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知识汇总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用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类型。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列子的“移山跨海”,淮南子的“倾天坼地”,运用的都是夸张手法。《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寓言,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流传下来。如《庄子》中所引用的大鹏鸟的故事,涸辙之鲋的故事等。外国的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有许多寓言是写动物的,这看上去和动物故事相同,但实质上两者有区别。寓言是借用或假托动物的言行而别有所指地道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进行劝谕或讽刺;而动物故事主要是进行自然知识教育,作品的内容在于勾勒出某些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特点,以及描幕动物世界光怪陆离的现象,并不是借动物来寄寓劝喻或讽刺的意义。
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高万rèn        无穷kuì    惩山北之 ()      石恳壤 (kòu)       
愣次定律始  (chèn)       以应 ()        一朔东  (cuò)    长痔疮  箕畚  (jī běn)           
(shuāng)        ()          担者三夫()      河曲智(sòu)
(一)重点词语。
(1)年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                塞:阻塞 
(3)出入之也                迂:曲折,绕远
4杂然                  许:赞同 
5)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6以君之力                  以: 
7列子说符不能魁父之丘          曾:连……都……损:削减   
8太行、王屋?          如……何:把……怎么样 
9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0做真实的自己)投渤海之尾            诸:之于 
(11)遂率子孙担者三      荷:夫:成年男子 
(12石垦壤                叩:敲,凿           
(13)始                      龀:换牙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 
(15)汝,固不可      心:思想固:顽固彻: 
(1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      “惠”“慧”聪明 
(2)始一焉          “反”“返”往返 
(3)河曲智叟以应      “亡”父与子图片“无”没有 
(4)一朔东,一厝雍南    “厝”“措”放置 
(5)无断焉          “陇”“垄”高地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君之力 
残年馀力(凭借)  
③河曲智叟亡(来)
2.其:  ①惧不已也(他,指愚公) 
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③帝感(他的,指愚公)
3.之:  ①以君(的)
②虽我(助词,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曾不能损魁父(这,这样)
④汝不惠(助词,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告于帝(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4.于: ①达汉阴(到)  
②告之(给,向)     
5.且: ①年九十(将近) 
焉置土石(况且)
6.焉: ①且置土石(哪里) 
②无垄断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语气助词)
企业制度汇编7.苦: 何苦而不平      (担忧;忧愁)
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四)古今异义
 1.河阳之北            黄河                      泛指一般河流
                        山之南,水之北            太阳
 2.达于汉              山之北,水之南            阴天
 3.通豫南              直,一直                  手指
 4.不能损魁父之丘      连……都                  曾经
 5.投渤海之尾          “之于”的合音            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扛                        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      草木                      毛发
 8.北山愚公长曰        叹气                      休息
 9.我之死            即使                      虽然,表转折
 10.惧其不也          停止                      已经
 11.无陇断焉            山冈阻隔                  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愁什么                    不值得做,犯不着
(五)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3.山北之塞               惩:以……为苦,苦于        形容词意动用法
4..吾与汝力平          毕:用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
险:险峻的大山              形容词用作名词
1.倒装句
①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②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
④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前提。
2.省略句
①(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帝感其(于)诚。
④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帝感其诚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汉水南岸到达,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刚刚换牙,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