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渺渺第5章南北朝之玄学(上)
一、玄学家与孔子
1.玄学
古代思想中,道家最重自然主义。南北朝时,道家之学兴盛,称为玄学。
2.三玄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周易》。
3.玄学家
袁粲、严植等人。
4.尊孔玄学
玄学是指道家化的孔子之学,推尊孔子为最大圣人,以其学说为正统思想。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
1.何晏
(1)简介
曹魏玄学家,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2)《道论》
发挥《老子》“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思想,认为“夫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
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则道之全焉。”
(3)《无名论》
推崇自然,认为“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
格罗兹尼2.王弼
(1)简介
曹魏玄学家,认为圣人有自然之情,但能“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主张“有生于无”。
(2)解《老子》
①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认为“凡有皆始于无”。
②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认为“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3)解《周易》
①注“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认为道为无,惟其为无,非事物,故能“无通也,无不由也”。
②注《易》,开以道家之学注经之风气。
3.孔子道家化
玄学家之经学是指以道家之学说,释儒家之经典。王弼《易》注开以道家之学注经之风。
(1)何晏集解《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认为“其于庶几每能虚中者,唯回怀道深远。不虚心,不能知道”。
(2)沈居士注《论语》“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认为“导之以德,使物各得其性,则皆用心不矫其真,各体其情,则皆知耻而自正也”。
(3)孙绰注《论语》“六十而耳顺”,认为“朗然自玄悟,不复役而后得”。
(4)郭象注《论语》“颜渊死,子哭之恸”,认为“人哭亦哭,人恸亦恸,盖无情者,与物化也”。
(5)顾欢注《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认为“夫无欲于无欲者,圣人之常也;有欲于无欲者,贤人之分也”。
(6)太史叔明注《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认为“颜子上贤,体具而微则精也”。
三、阮籍、嵇康、刘伶
经典诗词1.阮籍
(1)简介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尤好庄老。当其得意,忘乎形骸。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2)《达庄论》
认为天地万物,俱为一体,个体都是全体之部分。
(3)《大人先生传》
攻击君子之礼法,认为“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向往悠游天地之间与造化同在的境界。
2.嵇康
(1)简介
嵇康,字叔夜,谯国锃人。恬静寡欲,好老庄。
(2)《释私论》
推崇“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君子不以是非为念,但虚心率性而行,自然不违道”。
3.刘伶
(1)简介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不重人体形骸。
(2)《酒德颂》
推崇放情肆志的人生观。
四、《列子》中之惟物论及机械论
1.《列子》
《列子》,又称《冲虚经》,魏晋道教典籍,包含着纯粹的唯物论、机械论与快乐主义。
2.《力命篇》
(1)认为人力与天命都不能控制与转移。
(2)认为事物的变化无法控制。
3.《说符篇》
天然的变化和人的活动都是机械的。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新加坡的英语
1.生死态度
(1)人生短暂。且其中有一大部分,严格地说,不是人生。
(2)生前既为暂时,死后亦归断灭。
2.满足诸欲
(1)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快乐、享受。欲望愈发满足,人生愈发快乐。
(2)当诸欲冲突或受阻时,要选择当下容易满足之欲。
3.美名之欲
(1)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双眼皮女生
(2)当美名需要牺牲当前快乐之时,要选择当前的快乐。
4.死不足畏
教人不必畏死,教人多宽自譬喻,以明死之不足畏。
5.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列子说符拔毛是当前之苦痛,得天下是将来之结果。人们应追求当前之快乐,不计将来之结果,应避免当前之苦痛,不计将来之结果。
发布评论